系统并发症(如低血容量休克,感染)和呼吸道换气功能损伤比局部损伤对生命的威胁更大。即使是小面积灼伤,感染仍是灼伤死亡率的主要根源及功能丧失和影响外貌,特别是手和脸部的重要原因。血管收缩导致外周的低灌流,特别是灼伤区,造成该区域宿主防御的重大缺陷,助长了细菌的入侵。坏死的组织,温暖,周围灌流的不足和潮湿是细菌生长繁殖的理想条件。伤后不久通常以链球菌和葡萄球菌为主,5~7天后则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混合菌丛也常可出现。灼伤发生的确切过程,包括灭火用的材料,可为细菌污染创面的程度及可能发生的感染提供重要线索。
有警觉性的人常因仅吸入蒸气而造成下呼吸道的灼伤,但警觉性受损害者则可因吸入了高温气体而立即造成上呼吸道阻塞。气道水肿可以引起缓慢发展的上气道阻塞;小气道肺泡毛细血管的化学灼伤可引起迟发的进行性呼吸衰竭。木头,塑料燃烧产生的毒性物质(氰化物,毒性乙醛,一氧化碳),吸入后,可引起咽喉,上气道的热损害以及通气功能损伤。另外,吸入的一氧化碳因与血红蛋白结合可导致氧气输送明显减少。
低钾血症常见于复苏早期。因早期补液中一般没有钾,又因服用的利尿剂可使病人体内储存的钾耗失,也可因一部分钾可能流失到含有低张力的0.5%硝酸银的敷料中去。血清钾浓度应保持在>4mmol/L.硝酸银也可使钠和氯流失到敷料中,有时可导致严重的低钠血症,低氯血症和低血氯性碱中毒。
含钠复苏液的稀释作用再加上蛋白流失到焦痂下的水肿液体中,通常可导致低白蛋白血症。在整个复苏期中应持续补充胶体溶液,其速率的大小应使血中白蛋白浓度维持在约2.5g/dl和总蛋白高于5g/dl.血清中大部分钙与白蛋白可逆地结合,因此低血钙可能是低白蛋白的结果。血清钙离子通常是正常的,但也应定期检测。每天都应补充钙,磷酸盐和镁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因低血容量或心力衰竭所致的组织灌注不足可导致代谢性酸中毒。血的pH<7.2时应静脉滴注碳酸氢钠。
复苏期间补液不足引起外周血管收缩,可引起局灶性组织灌注不足。而局灶性组织灌注不足也可由焦痂或筋膜的紧缩所致,应作焦痂切开术或筋膜切开术。
肌肉缺血性收缩,挤压伤,深度烧伤或肌肉电灼伤可引起肌红蛋白尿。初期的尿排除量成人应维持在每小时100ml,儿童>1ml/(kg.h);渗透性利尿是需要的,成人可给予甘露醇12.5g静脉注射,每4~8小时1次,必要时可缩短间隔时间直至肌红蛋白尿消失。有严重肌红蛋白尿的成人应给予碳酸氢钠50mmol静脉注射,每4~8小时1次,使尿碱化。同时密切观察血清和尿液的pH值,目的是使尿液pH>8.血红蛋白尿可因灼伤后红细胞破坏所致,其治疗同肌红蛋白尿。如不给予及时正确的治疗,肌红蛋白尿或血红蛋白尿均可引起肾小管坏死。
大面积灼伤病人常出现低体温。对于直肠温度<36℃的病人可用暖液体补液治疗。若体温<33℃,暖液补液可引起致命的心律不齐。对这种病人要缓慢温暖并持续监测他们的心电图,核心体温,电解质,生命体征和精神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