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球菌性日炎:球菌性口炎以形成假膜损害为特征,故又称为膜性口炎。大多数是继发于其他损害之后的感染。本病有以下特点:多见于婴幼儿,起病急剧,发热,白细胞增高。可发生于口腔黏膜的任何部位,表现为充血水肿及散在或融合成片的浅表溃疡。
(二)坏疽性口炎:又称为为奋森口炎或走马牙疳。本病多见于青壮年,起病急骤。好发于前牙牙龈,牙龈缘及龄乳头形成穿掘性坏死溃疡。唇、颊、舌、腭、咽及口底等处可有不规则坏死性深溃疡,触之易出血。有特异性腐败恶臭、剧烈疼痛、进食及吞咽困难
(三)疱疹性日炎: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口腔病损。本病婴幼儿多发,以2-3岁最易发生。有全身前驱症状如躁动不安,发热寒战等。
(四)口腔念珠菌病:口腔念珠菌病是由念珠菌感染引起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真菌病。主要病变部位发生在口腔,称为念珠菌性日炎,在临床上可分为四型。
1、急性伪膜型:又称雪口病或鹅口疮。多见于婴幼儿,尤以新生婴儿最多见。表现为黏膜上出现乳白色绒状膜,不易剥离,强行剥离则出现渗血,露出其下鲜红糜烂面。
2、急性萎缩型:又称抗生素性口炎。多见于大量应用抗生素及激素的患者。病损多见于舌,表现为黏膜有弥散性红斑,舌背乳头萎缩,舌色鲜红。口腔干燥,烧灼样疼痛明显。
3、慢性萎缩型:又称义齿性口炎。多见于戴义齿者,且多无夜间摘下义齿习惯者。局部创伤或对牙托材料过敏所致,病程可数月至数年,病变反复发作,时好时坏。
4、慢性增殖型:可见于颊黏膜、舌背及腭部。表现为黏膜白色斑块样增生及角化病变,也可表现为粉红或红色的结节或肉芽肿增生。
(五)创伤性口腔溃烂:由于机械性刺激因素对口腔黏膜的损伤可形成创伤性口腔溃烂。
1、褥疮性口腔溃烂:多见于成年人,尤其老年人多见。病损多位于刺激物接触或邻近的部位。
2、舌系带溃疡:多见于舌系带短的婴儿。由于舌系带短,初萌出的下切牙切缘又较锐,当吸吮,伸舌时,舌系带易受下切牙切缘刺激充血、发红、肿胀、久之形成口腔溃烂。
(六)药物过敏性口炎:是指过敏体质的机体通过接触、口服或注射等不同途径接触变应原后所产生的口腔黏膜变态反应性炎症。初起出现红斑,继之形成水疱,疱易破裂形成糜烂和溃疡,周围黏膜充血明显。
(七)营养缺乏病引起的口腔溃烂:
1、维生素B2缺乏症:常为早期突出损害。口角炎:面侧对称性口角黏膜湿白、皱裂、糜烂、结痂。唇炎:黏膜光滑发亮,从鲜红、火红色到暗紫色变比。舌炎:早期舌干燥,烧灼感或刺痛感。
2、维生素C缺乏症:牙龈炎、牙龈出血是早期出现的突出表征。牙龈肿胀,边缘可糜烂及形成溃疡,牙槽骨萎缩、牙齿脱落。可继发感染,伴有疼痛及血腥样口臭。
3、烟酸缺乏症:烟酸又称维生素PP.口腔主要表现为舌黏膜炎。舌发红,对创伤或其他刺激特别感,易患创伤性溃疡。可有舌灼痛、触痛及自发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