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蛔虫病:犬蛔虫病是由犬蛔虫和狮蛔虫引起的疾病。犬蛔虫主要致1-2个月的幼犬,狮蛔虫则寄生于6月龄以上的狗。这两种蛔虫都是通过病狗的粪便排出虫卵,在温、湿度适当的情况下,经3-5天发育成侵袭性虫卵。犬吞食了被这种虫卵污染的饲料、饮水,在肠内孵出幼虫。前者,幼虫进入肠壁随血流入肺,再沿支气管、气管上行至喉头被咽下,最后在小肠内发育成成虫;狮蛔虫幼虫只是钻至肠壁内发育,再回到小肠内成熟。虫卵对外界抵抗力很强。
症状:病狗出现消瘦、粘膜苍白、食欲减退、呕吐,发育迟缓。蛔虫大量寄生可引起肠梗阻或阻塞胆道。由于蛔虫毒素的作用还可引起癫痫样神经症状。
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再取粪便作饱和食盐水漂浮法检查虫卵即可确定。
治疗:用盐酸左旋米唑,每公斤体重10毫克口服,效果很好。
2.钩虫病:钩虫病是犬重要的线虫病之一,我国西北及南方多见。钩虫寄生于小肠(特别是十二指肠和空肠),虫体长1-2厘米。由于虫体前端弯曲,且口缘有三个锐利的钩状齿,可深深地“钉”在粘膜上吸血;虫体的分泌物能使血不凝,引起不断出血,病狗由于不断多量失血,造成严重贫血。
钩虫卵在外界温度(28-32℃)湿度合适的情况下发育,一周后达到侵袭期,生活于水及潮湿的泥土中。幼虫主要经皮肤(也可经口)侵入宿主体内,随血行到心、肺,经呼吸道、喉头再转到消化道寄生。妊娠犬,可经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幼虫在宿主体内3周就发育成成虫。
症状:病狗拉稀带血和粘液,贫血、消瘦食欲不振,有时出现浮肿,出现生长发育障碍,有时见皮痒。
3.犬恶丝虫病:犬恶丝虫较常见,是寄生于右心室中的丝虫,也称心丝虫,长25厘米,呈白线状。雌成虫与雄虫在心室内交配后产生胚胎性微丝蚴。蚴随血流至皮下,当蚊虫或蚤叮咬吸血时进入昆虫体内发育,最后到达唾液腺和口器中。当蚊、蚤再叮咬其它犬时,微丝蚴逸出,钻入皮下、肌间、脂肪组织内发育长大,再经静脉移行进入右心室,待8-9个月成熟。
症状:成虫在右心室内随血流滚动,机械地引起心功能紊乱或发生心内膜炎;微丝蚴可阻塞肾、脑、肺等血管。一般情况下(成虫少于25个)无明显症状,严重时可有慢性咳嗽、易疲劳、呼吸困难、干咳;右心衰竭,肝、脾肿大,腹水、浮肿;血尿;皮肤(特别是耳廓部)有小结节(内含微丝蚴)或溃疡。
诊断:一毫升血加7%醋酸液或加1%盐酸溶液5毫升,离心2-3分钟,取沉淀物镜检,找到微丝蚴即可诊断。
治疗:胏波芬0.5-5毫升,每日肌注或静脉注射,直至血检蚴虫消失为止。约1/3有中毒症状。海群生60-70毫升/公斤体重或配30%的溶液一次肌注或皮下注射,连用3-5周。硫砷酰胺钠2.2毫克/公斤体重,一日二次,缓慢静注,连用两天。盐酸二氯苯胂2.5毫克/公斤体重,以蒸馏水稀释成1%溶液缓慢静注,隔4-5天一次。
4.食管丝虫病:食管丝虫是寄生于食管或胸主动脉壁的寄生虫。成虫红色卷曲如螺旋形,长6——8厘米(雌虫)。虫卵随粪便排出被粪甲虫吞食,在其体内发育成侵袭幼虫;蛙、鸡、鸭、刺猬等吃甲虫;犬吃甲虫或上述各种动物而被感染。幼虫钻入胃、肠壁中,经由门脉、肝、后腔静脉、肺、心,最后到达食道寄生,引起肉芽肿(线虫结节)。
症状:一般不明显。有的病例可出现食欲减退、呕吐、吞咽困难等症状。
治疗:海群生10毫克/公斤体重,或用六氯对二甲苯(血防846)100——150毫克/公斤体重,连用7——10天。
5.旋毛虫病:由于旋毛虫广泛地寄生于人、犬、猪、猫、鼠等多种动物体内,而狗又有吃动物尸体或粪便的习性,故农、牧区养狗有很多机会感染。
旋毛虫寄生于横纹肌中,特别是活动量大的隔肌、肋间肌等处。成虫在肠内雌雄交配,所产幼虫经肠系膜淋巴管入胸导管至右心,再经肺转入体循环,随血流至全身(此时是感染后第12——30天)。只有到肌肉中的幼虫才能发育、成长,周围有一包囊,虫体卷曲其中。包囊幼虫在肌肉中可生活数年至25年。犬吃了含有包囊幼虫的动物尸体,包囊在胃内被溶解,释放出来的幼虫在十二指肠和空肠内变为成虫。
症状:一般不明显。感染严重时可出现肌肉疼痛、吞咽、咀嚼和行走困难等。
防治:关键是要注意感染环节,了解人和动物之间接触和食肉感染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