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积证初起,积块软而不坚,固着不移,胀痛并见,舌苔薄白,脉弦。
本方以木香、青皮、茴香、枳壳、槟榔理气散结,三棱、莪术活血消积。
可合用失笑散(蒲黄、五灵脂)或金铃子散(金铃子、延胡索),以增强活血化瘀、散结止痛的作用。
症状:腹部积块渐大,按之较硬,痛处不移,饮食减少,体倦乏力,面黯消瘦,时有寒热,女子或见经闭不行,舌质青紫,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滑或细涩。
方中以当归、川芎、桃仁、红花、赤芍、五灵脂、延胡索活血化瘀、通络止痛,香附、乌药、枳壳行气止痛,甘草益气缓中。,
可酌加丹参、莪术、三棱、鳖甲、煅瓦楞等,以增强活血消积的作用。或配合服用鳖甲煎丸、化症回生丹消症散积。
在使用膈下逐瘀汤治疗的同时,间服具有补益脾胃、扶助正气的六君子汤,以共同组成攻补兼施之法。
症状:积块坚硬,疼痛逐渐加剧,饮食大减,面色萎黄或黧黑,消瘦脱形,舌质色淡或紫,舌苔灰糙或舌光无苔,脉弦细或细数。
八珍汤为补益气血的常用效方。气虚甚者,可加黄芪、淮山药、苡仁益气健脾。舌质光红无苔、脉象细数者,为阴液大伤,可加生地、玄参、麦冬、玉竹等养阴生津。
上述二方可间服,并可根据病情采用补一攻一,或补二攻一等治法。
在对积证的治疗中,以下二法可结合辨证方药同时应用:1.积证不论初起或久积,均可配合外治法,如敷贴阿魏膏、水红花膏等,有助于活血散结、软坚消积;2.对病属积证,而西医诊断为肿瘤的患者,除按上述辨证论治选方用药外,可酌情选加一些具有一定抗肿瘤作用的中草药,其中相当部分属于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药物,如半枝莲、半边莲、白花蛇舌草、蚤休、夏枯草、垂盆草、菝葜、虎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