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间充质诱导口腔上皮形成上皮蕾:口腔上皮增殖,形成上皮芽状突起,称上皮蕾。上皮蕾借基底膜与周围密集的间充质细胞分开。
2.上皮索形成及生长:由于上皮蕾细胞的不断增殖、延长,形成实性上皮条索。
3.上皮索末端分支:上皮索快速增殖、延长,同时形成末端膨大的分支。
4.上皮索反复分支、腺小叶形成:上皮索末端继续发出分支,形成树枝状分支系统。随分支的形成,间充质围绕某部分分支形成腺小叶。
5.前期导管形成:上皮索中央出现腔隙(fig.1)。首先出现在主导管、分支导管的近、远端,然后是中间部分。最后在末端膨大的处出现腺腔(fig.2)。导管的形成与上皮索细胞间简单的间隙分化为细胞间的紧密连接密切相关
6.细胞分化:在这个阶段,细胞分裂从整个上皮部分转至上皮条索终末膨大区。此区的细胞是干细胞,它们将分化为腺泡细胞和导管细胞。肌上皮细胞也来自于这些干细胞并与腺泡细胞同时发育。上皮末端膨大区部分细胞最终分化为闰管细胞,成为腺泡细胞、导管细胞和肌上皮细胞的干细胞。
腮腺在胚胎第6周开始发育,起源于上、下颌突分叉处的外胚层上皮。上皮芽最初向外生长,然后转向背侧,到达发育中的下颌升支和嚼肌的表面,再向内侧进入下颌后窝。在嚼肌表面和下颌后窝发育成腺体。其上皮芽最初形成处为腮腺导管的开口医学`教育网整理。此开口的位置随个体发育而稍有变化,最初在上颌第一乳磨牙相对的颊粘膜处;在3~4岁时既位于上颌第二乳磨牙相对的颊粘膜;12岁时位于上颌第一恒磨牙相对的颊粘膜处;成人时在上颌第二恒磨牙相对的颊粘膜处。
颌下腺在胚胎第6周末开始发育,可能起源于颌舌沟舌下肉阜处内胚层上皮。上皮芽沿口底向后生长,在下颌角内侧、下颌舌骨肌的后缘转向腹侧,然后分化成腺体。也有人认为颌下腺及舌下腺来自于内胚层上皮。
舌下腺在第7~8周开始发育,起源于颌舌沟近外侧的内胚层上皮,由10~20个分开的上皮芽发育而成。这些上皮芽向舌下区生长,各自形成小腺体,并分别保留各自的导管,开口于颌下腺导管开口的外侧,但有时与颌下腺主导管相通而不单独开口。
小涎腺发育较晚,约在胎儿12周。上皮芽长入粘膜下层即分之并发育成腺体。导管较短,直接开口于口腔粘膜。
涎腺发育过程中,与淋巴组织有密切关系,特别是腮腺和颌下腺。腮腺发育的部位与颈部淋巴结的发育部位在同一区域内,以后才逐渐分开,所以在腮腺内和腮腺表面都会有淋巴组织并形成淋巴结。同样,在颈部淋巴结内也偶尔混有少量涎腺组织。颌下腺导管周围也有淋巴组织,但仅仅是弥散存在,并不形成淋巴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