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也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
辩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由于它包括了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变化的本质,因而它比症状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确地揭示了疾病的本质。
所谓“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辩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又称施治,则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通过辨证论治的效果可以检验辨证论治的正确与否。辨证论治的过程,就是认识疾病和解决疾病的过程。
辨证论治的概念可以表述为:运用中医理论,对中医按四诊(望、闻、问、切)收集到的症状、体征、病史资料进行分析、综合、归纳,辨清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以及邪正力量对比等情况,概括成某种病理证型,并据此确定相应的治法方药,施治病人的全过程,称为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概念高度概括了中医诊疗体系的理论精华与临床实际操作要点,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外延。这一过程的完成,可分为4个环节:一是全面收集、占有症状、体征、病史资料。在古代主要依靠望、闻、问、切四诊去获取病理信息,现代还可加上一些必要的检查手段如透视、化验等;二是运用中医理论去分析、综合、归纳病情,病情病因、病位、病性以及邪正理论对比情况,然后概括为某种性质的病理证型;三是以此病理证型为依据,按中医理论要求,确定相应的治法与具体的方药和方法施治于病人;四是检验施治效果、修正治则治法。这4各环节从认识论上分析有两次飞跃:一次是在客观获取全部材料后按中医理论确定证型;一次是将根据证型确定的治法方药施治于病人,再检验效果,修正治则治法。体现了中医诊疗活动中从理论到实践,又从实践到理论的良性循环。四环之间环环相扣、缺一不可,这是中医疗效确切奇特的关键所在,是理、法、方、药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它符合辨证论治的反映论,是中医学旺盛生命力的源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