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细胞自根尖附近的牙槽骨骨髓腔迅速在牙槽骨内蔓延,脓液穿过骨松质到达骨外板再通过骨皮质上的营养孔到达骨膜下。由于骨膜坚韧、致密,不易穿破,脓液在此处积聚,造成局部压力增高。此阶段称为骨膜下脓肿阶段。医学|教育网|整理当骨膜下的脓液积聚达到相当的压力时,骨膜破裂,脓液流注于黏膜下或皮肤下,构成黏膜下脓肿或皮下脓肿。最后脓肿破溃,脓液排出,急性炎症缓解,转为慢性炎症。
上述排脓方式是急性根尖周炎最常见的典型自然发展过程。这种排脓途径较为复杂,并常伴发颌面部蜂窝织炎。脓液突破的方向及破口的位置与根尖周组织的解剖关系十分密切,可见到以下4种排脓途径。
1.穿通骨壁突破黏膜牙槽骨唇、颊侧的骨壁较薄,一般情况下上颌前牙、上颌后牙颊根以及下颌牙多从骨的唇、颊侧穿出,在口腔前庭形成骨膜下脓肿或黏膜下脓肿。若患牙的根尖偏向舌(腭)侧,或为上颌后牙的腭根,脓液则可穿过舌、腭侧骨板在固有口腔中排脓。破溃于口腔黏膜的排脓孔久不愈合则形成窦道,称为龈窦。
2.穿通骨壁突破皮肤有少数病例根尖部的脓液不在口腔内排脓,而是穿通骨壁后绕过龈颊沟从皮肤排出,久之形成皮窦。如下颌切牙的根尖脓肿有时可穿通局部皮肤,形成颏窦;上颌尖牙可见有于同侧眼眶的内下方皮肤排脓,形成面窦;下颌磨牙的根尖部脓液也可排放于颊部皮肤,形成颊窦。
3.突破上颌窦壁上颌前磨牙和磨牙牙根与上颌窦相毗邻,当上颌窦处于低位时,上述牙尤其上颌第二前磨牙和第一、二磨牙的根尖部分就可能被包被在上颌窦当中。此时它们若发生根尖周炎,可累及上颌窦而并发上颌窦炎,甚至其脓液有可能穿通薄层上颌窦壁向上颌窦内排脓。这种情况在临床较为少见。
4.突破鼻底黏膜当上颌中切牙的牙槽突很矮而牙根又很长时,其根尖部的脓液排放有可能在穿通唇侧骨壁后,继续沿骨膜上行而流注于鼻底黏膜下形成脓肿,破溃后向鼻腔内排脓。这是一种极为罕见的排脓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