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接灸:又称隔物灸、间隔灸,即在艾炷与皮肤之间隔垫某种物品而施灸的一种方法,将选备好的间隔物置灸处,再把艾炷放在药物上,自艾炷尖端点燃。
①隔姜灸:用鲜生姜切成直径2~3cm、厚0.2~0.3cm的薄片,中间以针穿刺数孔,上置艾炷,放在应灸的部位,然后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尽后,可易炷再灸。一般灸5~10壮,以皮肤红晕而不起疱为度。在施灸过程中,若患者感觉灼热不可忍受时,可将姜片向上提起,或缓慢移动姜片。此法多用于因寒而致的呕吐、腹痛、泄泻、风寒湿痹和外感表证等。
②隔蒜灸:用鲜大蒜头切成0.3~0.5cm 的薄片,中间以针穿刺数孔,上置艾灶,放在应灸的腧穴或部位,然后点燃施灸,待艾炷燃尽,易炷再灸。一般灸5~7壮。此法多用于治疗瘰疬、肺结核、腹中积块及未溃疮疡等,有消肿、止痛、拔毒、散结等功效。
③隔盐灸:因本法只于脐部,故又称神阙灸。用纯净干燥的精制食盐填敷于脐部,使其与脐平,上置艾炷施灸,如患者稍感灼痛,即更换艾炷。可于盐上放置姜片后再施灸。一般灸5~9壮。此法有回阳、救逆、固脱之功,但需连续施灸,不拘壮数,以待脉起、肢温、证候改善。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急性寒性腹痛、吐泻、痢疾、小便不利、中风脱证等。
④隔附子饼灸:以附子片或附子药饼作间隔物。将附子研成细末,以黄酒调和,制成直径约3cm、厚约0.8cm的附子饼,中间以针穿刺数孔,上置艾炷,放在应灸腧穴或部位,点燃施灸。由于附子辛温大热,有温肾补阳的作用,故多用于治疗命门火衰而致的阳痿、早泄、遗精、宫寒不孕和疮疡久溃不敛的病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