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信息所反映的单位,一个会计主体是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的任何单位或组织。
企业作为一个会计主体,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独立地记录和核算企业本身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而不能核算、反映企业投资者或者其他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如果判断企业不会持续经营下去,就应当改变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原则和方法,并在企业财务报告中作相应披露。
在持续经营假设下,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且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半年度、季度和月度称为会计中期。
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与其他期间的差别,从而形成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不同的记账基础,进而出现了应收、应付会计处理方法。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在货币计量的前提下,我国的会计核算应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也可选择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向外编送财务报告时,就应折算为人民币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