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劳动是劳动者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源泉。
(2)①劳动者是社会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②我国劳动者分工不同,地位平等,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
(1)形势严峻: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
(2)重要性: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化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就业有利于劳动者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国家:一方面,根本途径是要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扩大就业总量。另一方面党和政府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2)劳动者:①每个劳动者都要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等正确的就业观念,展现平凡而伟大的社会主义劳动者的风采。②要努力学习,提高劳动技能和素质,积极主动地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扬创业精神,自主创业。
★10、劳动者有哪些权益?为什么要维护劳动者权益?怎样维护劳动者权益?
(1)劳动者的权益:①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②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③休息和休假的权利;④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⑤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⑥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⑦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2)原因:①实现和维护劳动者的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②劳动者的各项权利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积极性、创造性的保证。
(3)措施:国家:制定和完善《劳动法》、劳动合同制度,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企业:增强法制意识和道德意识,遵守劳动法和职业道德,自觉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劳动者:①自觉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②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劳动者要依法签订劳动合同。③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以合法手段、法定程序维护权益。④当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而不能采用非法手段施加报复。
(1)要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2)掌握相关的就业和创业知识。(3)具备就业和自主创业所需要的基本素质。如基本的就业资格、很好的政治思想素质、适应市场竞争的择业心理和自主创新观念、丰富的专业知识、一定的经济能力、体能和技能、对就业和经营风险承受的心理素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