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论文 □应用研究论文 ☑艺术设计(创作)
选题依据(综述国内外有关本选题的研究动态,即文献梳理;说明本选题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在现代社会背景下,数字化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数字化问题的存在和发展不仅能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发展,通过实现数字化的线上博物馆,不仅能够让大家随时随地的身临其境,还可以保护文化的发扬与传承并展现历史文化的魅力。
虚拟现实于1935年时发明与一款眼镜能够将视觉、嗅觉、触觉等全方位的感官体验虚拟化,为读者展现了一个超前的__虚拟现实__概念世界。 随着科技的进步,__虚拟现实__技术逐渐从概念走向现实,将线上博物馆与虚拟现实相结合,能够增强观众的体验感和互动感。这不仅能够将文物进行高精准的还原,也是对文物的一种保护,也能够更清楚的了解文物的历史文化。线上博物馆的设计,不仅能够连接过去与未来、现实于虚拟的重要桥梁。
我国的国内学者在虚拟现实和3D建模中提出了许多见解。以下是国内学者的论点,概述国内研究现状及优化策略。赵阳阳在2018年发表的期刊《文物鉴定与鉴赏》中强调,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多媒体互动的技术,可以提升用户体验的这一观点并且与当前数字化展示技术的发展趋势相吻合,强调了技术在文化传承和教育普及中的重要性。比如展示内容的简洁与明了和富有艺术感的纽约大都会美术馆的页面设计,能够体现出与线下博物馆的紧密联系。这样既吸引了观众的眼球,又增强了展示的趣味性和教育性。
邱迎辉在2020年发表的期刊《中国民族博览》中提出设计数字化展览时,必须要充分考虑不同观众的兴趣和需求。这一观点体现了以观众为基本的设计理念,强调了满足不同观众需求的重要性,有助于提高展览的覆盖的能力和影响力。例如,我们在针对年轻一代的需求时,可以增加更多互动游戏和虚拟现实体验;我们面向老年人以及特殊人群时,可以提供语音、手语等辅助功能,实现个性化的服务。夏义梅在2020年发表的期刊《文物鉴定与鉴赏》中认为,数字化展示中应该准确传达文物和艺术品的历史背景、文化意义,并通过文字、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多种方式进行展示。在数字化的博物馆中内容的多样性和准确性是数字化展示成功的关键,这样既可以提升观众的认知水平和兴趣。又可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还能提升展览的趣味性和教育性。逄彩芸在2022年发表的学术论文《博物馆数字化导览下的交互式叙事研究》中指出,博物馆数字化展示的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必须选择可靠的技术和设备,并进行充分测试和优化,同时建立完善的数据备份和安全措施,确保展览的顺利进行。技术的可靠性和数据的安全性是任何数字化项目不可忽视的方面,必须得到充分的重视和保障。徐瑞等人在2022年发表的期刊《数字化视域下的博物馆展示模式再设计》中提出通过及时收集用户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展览设计和内容的呈现,可以持续的提升用户的体验。潘翌旦在2023年发表的学术论文《基于Z世代用户需求的博物馆展览信息的数字化互动体验设计》中认为,线上数字化体验产品与线下展览应互为补充,线上的产品可以提供扩展性知识,如藏品的考古故事、研究成果等,而线下展览则更注重基础知识的展示,如此通过线上与线下联动的方式,能够扩展并深化用户体验。这两个观点都强调了用户参与和反馈在提升用户体验中的关键作用,同时指出了线上线下融合的未来趋势。
国内学者在用户体验视角下的线上博物馆设计优化方面,注重多媒体与互动技术的融合、用户需求与个性化服务的考虑、内容呈现与展示深度的提升、技术稳定性和安全性的保障、用户体验的持续改进以及线上线下融合的发展模式。这些策略为博物馆数字化展览设计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
国外学者在虚拟现实和3D建模的相关领域中研究并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奥尔森·安妮在2022年出版的《加强博物馆数字体验设计中的创意构思》研究中强调了数字展示应该着重于增强用户的互动性和沉浸感,并借助精准的3D建模和虚拟现实技术实现这个目标,能够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历史场景之中,从而增强体验。这一观点强调了技术在提升用户体验中的核心作用,特别是通过沉浸式体验来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和情感共鸣。
尼古拉·雷莫在2022年出版的《来自意大利博物馆的证据》中从内容呈现的角度出发,数字化展览不仅要追求技术的炫酷,更要深入挖掘展品背后的文化故事,通过丰富的多媒体内容呈现,使观众在互动中获得知识和情感上的双重满足。这一观点强调了内容的重要性,尤其是文化故事的挖掘和多媒体呈现方式,有助于提升展览的教育价值和观众的满意度。
乌迈尔·沙夫卡特·马利克在2023年出版的《文化遗产杂志》中专注研究个性化的推荐系统在数字化展示中的应用,他认为根据研究用户的兴趣和行为,并根据推荐相关展览展示的内容和互动,可以极大地提升用户体验的满意度。这一观点引入了个性化服务的概念,通过数据分析用户的兴趣和行为,提供定制化的展览内容和互动方式,是未来数字化展示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这种数字化展示可能就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并且就是这种个性化的服务模式。
国外学者在线上博物馆的方面,多注重观众的体验感和参与感,让观众能够身临其境的沉浸当中并且能够通过线上的形式来了解文物的背景历史。
用户体验视角下的东巴文化线上博物馆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这不仅推动了博物馆展览形式的创新,还极大地丰富了观众的文化体验。通过3D建模技术,能够将丽江市博物馆精准还原文物细节,打破传统展览设计,使观众能够随时随地、身临其境地探索历史与文化。优化用户体验的设计,如增强互动性、个性化推荐和沉浸式体验,不仅提升了观众的参与感和满意度,还促进了文化遗产的全球化传播与教育。不仅为博物馆数字化展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为未来文化传播方式的创新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选题将从虚拟现实与3D建模的创作实践中用线上场景建模的形式,通过多种角度的场景表现,以及画面、观众体验感的角度来撰写。并真实的还原东巴文化博物馆的场景,通过展示历史文物的辉煌历史,从而来展示3D建模的强大。
在用户体验视角下,东巴文化博物馆的优化对于提升观众参与度和满意度至关重要。以东巴文化线上博物馆项目为例,通过三维建模技术,将馆内珍贵文物与展览场景以高保真度呈现于线上平台,使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探索文化遗产。这种设计不仅增强了展览的趣味性和互动性,还通过丰富的多媒体元素和便捷的交互界面,提高了观众的学习体验和沉浸感。实际意义在于,它有效扩展了文化传播的界限,让更多人能够便捷地接触到并深入了解丽江的非遗历史文化,同时促进了非遗与文化旅游的发展,为丽江市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奠定了基础。
所以本文通过虚拟现实3D建模的创作研究,总结并分析出全景漫游的3D场景,并结合自己的毕设作品,通过对软件的运用,从而提高场景的价值和自己的艺术水平。
(1)分析传统博物馆展示与现代数字化展览在用户体验上的异同,识别数字化展览中用户体验的关键要素,并进行研究与分析。
(2)通过实地调查法、访谈等方法收集用户对丽江市博物馆3D建模项目的反馈,评估其用户体验现状进行总结
(3)结合用户体验理论,如沉浸感、交互性、个性化等,提出针对性的设计优化建议,如增强虚拟导览的互动性、优化信息呈现方式、提升界面友好性等;
(4)博物馆数字化展示的未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通过丽江市博物馆3D建模项目的实施,不仅能够有效解决传统展览中观众难以近距离接触文物、展览时间空间受限等问题,还能为观众提供更加便捷、丰富、个性化的参观体验,推动博物馆数字化展览向更高水平发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收集和分析国内外关于博物馆数字化展示、3D建模技术、用户体验等方面的文献资料,了解当前博物馆数字化展示的现状、技术发展趋势及用户体验研究的最新成果。
2.实地调查法。通过实地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观众对丽江市博物馆现有数字化展示的满意度、需求及期望,为优化提供支持,并总结出相应的研究及方法。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国内外成功的博物馆数字化展品的展示案例,借鉴其设计理念和优化,为东巴文化线上博物馆提供参考。
4.实践研究法。通过引入实际的理论和方法,了解线上博物馆存在的问题,并且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将其理论相结合,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深入的分析问题,最终实现并达到预期的效果。
直接展示法。通过将所做出的作品放在移动设备的画面上经由博物馆游览者的视角进行呈现。
2024年7月1日-2024年7月10日确定研究方向;
2024年7月11日-2024年7月15号搜索大量的相关资料,做好选题并完成开题报告的初稿;
2024年9月6日-2024年9月8日进行现场取材取样,并进行调研;
2024年9月9日-2024年9月15日完成调研;
2024年9月16日-2024年9月18日完成选题;
2024年9月19日-2024年9月20日对取材,及细节进行编写;
2024年9月21日-2024年9月23日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开题报告的最终初稿;
2024年9月23日-2024年9月25日进行开题答辩,完成毕业设计和设计报告的选题;
2024年9月26日-2024年10月20日交由老师检查设计说明的中期检查;
2024年10月21日-2024年11月10日完成最终设计说明的终稿;
2024年11月11日-2024年11月30日对作品进行初始设计,进行草图模拟及设计修改;
2024年12月1日-2024年12月10日对设计说明中的文物进行细节设计并进行打磨改良;
2024年12月11日-2025年1月25日完成作品,并交给老师检查,修改所存在的问题;
2025年6月完成毕业设计展览、答辩,毕业生材料整理归档;
1.充分利用电子期刊等网络信息平台,广泛收集、认真阅读国内外文献资料,以便借鉴以往研究成果;
2.加强对所研究课题的相关专业知识和研究方法的学习,充分利用统计年鉴、网络数据库收集所需数据,以便进行分析;
3.虚心向指导老师请教,认真撰写、修改,努力提高质量;
主要参考文献(参考文献须在15篇以上,其中应包含至少2篇外文、2篇近2年内的文献,外语类论文外文文献不少于5篇):
[1]丁薇. 博物馆陈列展览数字化建设的思考[J]. 文物天地, 2024, (03): 47-50.
[2]刘箫. 博物馆陶瓷类展品的数字化展览设计研究[J].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4, 58 (01): 40-41.
[3]逄彩芸. 博物馆数字化导览下的交互式叙事研究[D]. 辽宁科技大学, 2022.
[4]潘翌旦. 基于Z世代用户需求的博物馆展览信息的数字化互动体验设计[D]. 东华大学, 2023.
[5]邱迎辉. 数字化博物馆展览设计新构想[J]. 中国民族博览, 2020, (08): 224-225.
[6]苏伊. 数字化技术在博物馆文物馆藏与展览中的具体应用[J]. 收藏, 2024, (05): 135-137.
[7]王旖焓. 通化市博物馆数字化发展研究[D]. 广西民族大学, 2023.
[8]徐瑞, 米汉林, 王晨. 数字化视域下的博物馆展示模式再设计[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2, 39 (05): 33-36.
[9]夏义梅, 孙广军. 博物馆数字化展览设计新构想[J].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 (21): 133-135.
[10]张丽媛. 浅析博物馆陈列展览数字化设计技巧[J]. 文史月刊, 2024, (05): 75-80.
[11]赵阳阳. 数字化博物馆展览设计新构想[J].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 (17): 108-109.
[12]Jiuchao Tang, Jiwei Sun, Junhong Gao, Wei Wang, Mei Yuan. Research on Design Strategies for Digital Upgrading of Museums[J]. Art and Design, 2023, 6 (8):
[13]Kimura Aya. The elements of museum digitization procedure: a case study of Lithuanian museums[J]. Journal of Baltic Studies, 2024, 55 (1): 109-129.
[14]Malik Umair Shafqat, Micoli Laura Loredana, Caruso Giandomenico, Guidi Gabriele. Integrating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nalysis to evaluate digital applications in museums[J]. Journal of Cultural Heritage, 2023, 62 304-313.
[15]Olesen Anne Rørbæk, Holdgaard Nanna, Løvlie Anders Sundnes. Co-designing a co-design tool to strengthen ideation in digital experience design at museums[J]. CoDesign, 2022, 18 (2): 227-242.
[16]Raimo Nicola, De Turi Ivano, Ricciardelli Alessandra, Vitolla Filippo. Digitalization in the cultural industry: evidence from Italian museum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trepreneurial Behavior & Research, 2022, 28 (8): 1962-1974.
指导教师意见(选题是否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理论意义、应用价值、研究方法和可行性等,需明确是否同意开题):
该同学毕业设计报告选题是“用户体验视角下的东巴文化线上博物馆”,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研究方法合理,具有一定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