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是著名的物理学家、华裔科学家,获得了包括诺贝尔物理学奖在内的多项荣誉。杨振宁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作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1956年和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在粒子物理和统计物理方面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提出场-巴克斯特方程,开辟量子可积系统和多体问题研究的新方向等。195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变理论
统计力学是杨振宁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1952年前后杨振宁发表了多篇关于统计力学方面的论文,扎根于物理现实的普遍模型的严格求解与分析,从而抓住问题的本质和精髓。
玻色子多体问题
1957年左右杨振宁与合作者进行了一系列关于稀薄玻色子多体系统的研究,最后得出基态能量修正——平方根修正项,后来这个修正项随着物理学的发展也得到了实验证实。
杨-Baxter方程
20世纪60年代,杨振宁开始寻找具有非对角长程序的模型的尝试,发现了杨-Baxter方程。这一发现在数学和物理中都是极为重要的方程,与扭结理论、辫子群、Hopf代数乃至弦理论都有密切的关系。
超导体磁通量子化的理论解释
1961,杨振宁和Byers将规范变换技巧运用于凝聚态系统中,从理论上解释了Fairbank实验组发现的超导体磁通量子化,相关的物理方法后来在很多问题的研究中广泛应用。
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
1956年,杨振宁和李政道提出“宇称在强相互作用与电磁相互作用中守恒,但在弱相互作用中也许不守恒”的可能,并在后来得到实验证实。因为这项工作,杨振宁和李政道共同获得了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杨老重要成果的取得是离不开他的数学方面的深厚基础,也离不开他的另辟奇径的工作、生活方式方法贯穿他的一生。他总是以奇正道,以不一般的行为习惯其专注于一般的正常工作与生活。比如: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的提出恰恰是是来源宇称不守恒来,反正了宇称的守恒,一阴一阳之谓道。其他皆也几乎是类似的从相对的另一角度来反证取得的。设也成为的他的范式。
趣话之一:他与李政道先生共同取得重大成就,一同荣获物理学大奖--诺贝尔物理学奖,既是一种必然。他两分道扬镳也是一种必然。首先,他俩的行为习惯,思考方式皆为不同方法,乃能共同取得重大成就,乃因之于他两相互互补,共为和谐,暗暗合于道。简单来说,杨振宁,杨者,木来自于东方之木,有震动之象,属于动象,属于阳;易者,暗中藏道;杨本身就是守根之人。名字振宁者,振者,动也;动者 ,重力也。要出成果,只有动而不知,生生不息,才可长存。而动中有静,才能有成果。其姓名本身就是一个和谐的好名字。这也是他以奇制胜之道。而对于李政道来说,李者,也是源于木,根于本,有归根之象。子为阳,有木春发之阳,具有英实之象。政者,正也,道者,首也,劳命奔波之人也;有崇政之象,有大人之象。这也是他们和者两利,分者两害的的结局。
趣话之二:杨老垂暮之年的趣话也有意思。趣者,在走动中取也;不在静中取,只在动中生。动重力也,阳之象。通于洞,有水之象,水者,含阴也;动相通洞,和谐之象也。谐者,人皆言也。因此,杨老垂暮之年的趣话,并非空穴来风,皆是命中定数也。
杨老有一论断,中国受【易经】荼毒深矣。而有合【易经】之理。暮年和合之事,年差28岁之大。众人皆无法理解,误以为怪力乱神之举。其实,也是必然之道。不管他有意无意。确颇合易之道。戏说趣话:老阳配少女,佳话也。老阳为九,少女为六,正是【易经】用九用六之道也。天为乾,坤为地,只有【易经】中特别指出用九用六之妙,天地合是谓天人合一之象。故谐之。这也是杨老出奇招,走正道的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