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孔子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和影响最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毕生从事教育事业,建立了丰功伟绩。许多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的教育思想和经验,大多可以从孔子的思想中找到根源。
8. 24和54的最小公倍数是( ),最大公约数是( )。
10. 《论语十则》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学则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阐述正确的有一句话是说:听了孔子的讲道之后,再听其他人的
12. 甲乙两地相距35千米,画在一幅地图上的长度是7厘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
14. 他总结了教育实践经验,提出了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学思并重的重要教学原则,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现实意义。
18. 一根绳子的长度等于它本身长度的 加上 米,这绳子长( )米。
21. 他倡导尊师爱生,树立了一个理想教师的典型形象,是历代教师学习的榜样。
2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3. 开创私人讲学之风,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是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奠基人。他创办的私学在春秋时期是规模最大、时间最长、影响最深远的。
24. 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25.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7. 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8.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29.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1. 正方体棱长的总和是48厘米,它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体积是( )立方厘米。
33.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问:‘孰谓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知礼也。'"
34.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6. 六年级同学开展植树活动,成活80棵,5棵没有成活。
37.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这一则是孔子的自述,讲的是学习态度和方法。
38.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