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文中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写出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整体感受是什么?
7.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1. 写法:课文多角度描绘景物,精美异常,其艺术手法主要有:①点面结合。如写石:"全石以为底"是面,"为坻,为屿,为堪,为岩"是点,由面到点,有序地体现了作者的感知。②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潭西南而望"是远,"坐潭上"是近,远远近近,多层次地展示了小潭的景致。③动静互衬。如写鱼:"影布石上,怡然不动"是静,"俶尔远逝,往来翕忽"是动,静中有动,更显环境的雅静。④虚实相生。如写水:"潭中鱼可百许头……似与游者相乐"表面纯粹写鱼,其实也在写水,鱼历历在目,则水澄澈透明,鱼为实,水为虚,以实写虚,虚实相映成趣。
13. 文中提到"乐"字,这跟全文的情调协调吗?说说你的理解。
14. 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如何理解这"一乐一忧"?
15.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在文中起何作用?
21. 选文第一段写发现小石潭和潭的概貌。可分两层,开头到"水尤清洌"为第一层,余下的为第二层。 (用"‖"把第一段文字分为 三层,并概括各层意思。 答案: 水尤清洌‖ 为岩‖ 第一层写小石潭被发现的经过,第二层写潭的概貌、石底和石岸,第三层写潭边景物及幽静的环境。)
25. 我们学过的古诗文写水清,请你写出一处来并赏析。
32. 描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句子: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33. 下列对课文中一些事的陈述和介绍有误的一项是()。
35. 第四段描写了小石潭怎样的景色和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36. 课文写景中融有感情,试说说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游览到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你怎样看待这种心情?
38. 文中依次描写了小石潭的哪些景物?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9. 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如何理解这"一乐一忧"?
40. 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抓住了小石潭怎样的特点?
41. 写潭上景物的句子: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44. 本文写景,按游览观察的顺序,非常自然:循声而入发现小石潭,环顾小石潭的全貌和周围环境,观察了小石潭里的游鱼,远望了小石潭的水源,最后写离开小石潭的情景。
51. 文中从哪几个角度写小石潭的水?用何种表现手法写出了水的什么特点?
53. 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中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55. 抒发作者抑郁忧伤之情的句子是: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57. 《三峡》写水、《与朱元思书》写水,《小石潭记》写水,有何不同?答:《三峡》写水从客观上体系那水的特点;《与朱元思书》泄水清、急,表现景美,表现作者想要寄情山水的想法;《小石潭记》写水,以山水之美排遣抑郁的心情。
58. 选文写景但又处处融入了作者的感情。文中表现作者感情的句子有哪些?作者寄情山水感受到自然的乐趣,这和全文的感情基调是统一的吗?请谈谈原因。
59.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60. 写小石潭全貌(小石潭名字的由来或水清的原因)的句子: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63. 文中与"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什么?
69. 作者是采用什么方法描写游鱼的?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70. "若""似""如"都可以用来打比喻,但有时又不一定是比喻。试指出下列句子哪些是比喻,哪些不是。
71.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72. 为什么作者先描写"水、石、树蔓",而后才描写'鱼'呢?
73. 主题:本文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意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
76. 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和全文的感情基调是一致的,乐是寄情山水摆脱抑郁,但这种欢乐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就会流露出来。
80.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