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壶口瀑布在雨季和枯水季各有什么特点。
2.作者为什么将水的各种形态与人的各种感情联系起来?
水的各种形态的特点与人的各种感情的特点有相通之处。如海、河、瀑激越奔涌,与喜、怒相似;泉、雾细腻曲折,与哀、怨、愁相似。水流经不同的地点有不同的形态,人碰到不同境遇也会有不同的情感,两者相似。作者将思辨融入到山水之中,通过描写黄河,赞美了人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伟大精神。
3.本文的语言运用有什么特点?
本文用语准确,生动形象。壶口瀑布,河水急跌而下,汹涌奔腾,声震天地。作者为了展现这一壮观景象,运用了一系列动词。
4.本文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文章借助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抓住事物的特征写出了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及伟力,将汹涌奔腾的壶口瀑布展现在读者眼前,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比喻句,如“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
拟人句,如“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5.作者是如何将景与情巧妙融合在一起的?
本文作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本文的借景抒情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巧妙地融合在具体的描写之中,二是巧妙联想。
作者面对奔流不息的黄河、飞流直下的瀑布,激情澎湃,“情动而辞发”,细致地描绘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同时作者由小小的壶口瀑布透视黄河博大宽厚的雄壮之美,再由黄河的性格联想到人压而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把黄河刚柔相济的特点与人的精神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从而达到了借景抒情的目的。
7.什么是“壶口”?壶口瀑布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沟底的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
黄河的河床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而低,于是就形成了巨大的水流。巨大的水流从高达几十米的断面冲下,就形成了壶口瀑布。
8.作者在开篇处提到“两次到过那里”,文章重点描写哪一次?为什么这么处理?
文章重点描写了第二次。①突出壶口瀑布之“险”;②使行文曲折有致。
9.通观全文,作者只是向我们介绍壶口瀑布这一风景名胜吗?他在写景中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从“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这些句子来看,不仅向我们介绍壶口瀑布这一风景名胜,还赞美了黄河,赞美了中华民族像黄河一样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10.从壶口瀑布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对你今后的人生有何启迪呢?
壶口瀑布那雄壮、浑厚、博大的气势,给人一种鼓舞,一种力量,是中华民族无坚不摧、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的体现。让我们永远保持和发扬这种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