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概括说明内容:事理说明文说明内容一般可概括为:本文主要说明(说明对象)的构造、形态、性质、特点、变化、成因、工作原理、功用等方面。(视具体说明对象的哪些内容而定)
3. 这一带在古代就是一个"少草木,多大沙"的地方。
4. 春华秋实,没有那浩荡的春风,又哪里会有这满野秋色和大好的收成呢
6. 作者从炒米胡同里的老人身上得到了很深的启示,你觉得作者主要从哪个方面来认识这些老人的?
7. 明喻: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的比喻。常用的比喻词有:像、好像、如、如同、似、好似、好比、仿佛、像… …一样、像… …似的、宛如… …一般等。如:
9. "心里数着数:一,二,三,四,一直数到十"这一细节描写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12. 正对:上下句意思相近、相似、相补充、相衬托。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15. 明确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逻辑顺序常见的有:
16. 他外号叫张科学,种的西瓜,一百里外就闻到瓜香了。
17. 藤萝并不会"哭泣",文中却三次写到它"哭泣",请从思想内容和表达特色两个方面作简要分析。(2分)
18. 议论文一般开头由某件事、一则名言、 等生发议论。所以它们的作用是:作为引子,引出论证的话题。
19. 内容上:强调了藤萝无端被人杀害的委屈和无助,表达了对人们无心关注一棵古藤生死的不满。(1分)表达上:采用拟人和反复的手法,进一步突出了藤萝"无端被人杀害"的委屈。(1分)
24. 请从修辞手法或写作手法角度赏析句子。(4分)
25. 借喻: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如:
28. 明确说明文的结构(作为划分层次的依据):常用的结构模式: 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 ,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30. 本文作者的感情是复杂的,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感情也发生了变化,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一下。
31. 这篇文章是围绕哪几个方面来给我们介绍"晕"的?。
34. 形象地写出了作者不愿意看到藤萝被毁的情景(1分),表现了作者悲哀至极的心情。(1分)
35. "山头的群树"、"池中的荷花"也对藤萝"深表同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2分)
39. 文中画线的句子"嫂子是弓,我们是箭,弓因箭而弯"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包含了哪些含义
40. 反衬人们缺少对藤萝生命的关怀之心(1分),也衬托出"我"内心的同情和无奈的感受。(1分)
42.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43. 拟物:把人当作物,或把这一事物当作另一事物来写。如:
45. 暗喻:本体、喻体和比喻词都出现,常用比喻词有"是、成为、变成、当作"等。如:
46. 鲁迅先生有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他自己的写照,也是他作为一个伟大作家的全部人格的体现。
47. 《洞茶》一文中第⑩段写道:有了上次的教训,我不敢贸然相认。洞茶沏好,我……
48. 作者说"这一棵古藤的灭亡在我心灵中引起的痛苦,别人是无法理解的",这是为什么?作者的痛苦仅仅是古藤的灭亡吗?(3分)
49. 文章中说明了"晕"和彩虹的不同,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