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十余载的诗书,难免也学着许许文人墨客为经典下下定义。不知觉地也沾上了几分死读书的浑气,别人说的经典与我无关,经典与我的相遇一定是第一次翻开一本书的第一页,那本书带给我的一种耐心,鼓动着我慢慢品读它的味道。
经典容易让人掉泪,不错,正如巴金所说,我落了泪,但是我落泪之后却感到一阵舒畅,同时还觉得有一种渴望,一种力量在我的身体里产生了,我想做一件事情,一件帮助别人的事情,我想找个机会不自私地献出我的精力。这就是经典的力量,经典是对这个社会有所启迪的。
阿Q是一个经典,我想鲁迅这个"男人",难以忘怀自己的寂寞与怒意,在自己的世界中自我拉扯,要不怎么就造就了阿Q这么经典矛盾拉扯的形象呢,阿Q质朴愚昧又圆滑无赖;率真任性又正统卫道;排斥异端又向往革命;憎恶权势又趋炎附势;蛮横霸道又懦弱卑怯;敏感禁忌又麻木健忘。是因为封建社会对人造成心理的畸形影响,充满奴性的中国人民和冷漠、无反抗、麻木的封建思想。一个小小的阿Q,我们能感受到中国农民水生火热的苦难。
经典是对现实有所教益的。我一直很欣赏阿Q的精神胜利法,乐观的面对生活。我想,与其这么多大学生抱怨就业难,工作苦,不如回到书本,品品啊Q的精神胜利法,放低自己的位置,感谢每一缕阳光。但是我想,经典最后阿Q的死是最好的结局,我们哀其不幸,却远远地怒其不争,他把精神胜利法最为对生活的妥协,阿Q短暂的一生太苦,太悲,这种悲哀是全人类的悲哀,是一个可怜生物之群的缩影,这个民族也必定也是悲哀的,我想经典阿Q还是活在书里的好。
我想,没有经典作品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民族,有了伟大的经典作品,我们却没有去保护,去热爱,去阅读的民族是最黑暗最无望的民族。
现在,我们的科技日新月异,大量的新型媒体使纸质的图书失去了市场。人们快节奏的生活中容不下慢节奏的阅读,缺失了现实的动力,一些原创者灵动的源泉也逐渐枯竭了。我想,我们需要的是一个人文安静的大环境,而我们缺少也正是我们内心的平静和生活纯朴的快乐。
微博上有一句话觉得很赞,钱可以决定你旅行的远度,心决定你旅行的高度。我想,所谓品读经典需要的我们心灵所达到的境界。心静,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