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叶圣陶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而不歇。"是的,素材的积累和文章的关系就像泉源和溪流的关系,只有积累的源泉丰盈不竭,才有写作时的源源不绝。所以,指导学生积累生活中的点滴感受,是为作文提供内容的活水源泉。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都强调了平时积累对于写作的重要性。新课标中也再一次提出作文教学中积累的重要性。所以,我认为作文教学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做好平时积累。学生有了材料,写作时就会情到文至、思到章出,彻底改变"无米下锅"的局面。
有的同学作文总是简单地叙写身边琐事、没有深刻思想内涵和新颖见解,对生活的观察思考不够深入,没有把握住升华文章主题的关键。考生要想写出思想深刻、见解独到的文章,就必须对生活现象进行深入的感受、领悟、思考,对其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由表及里"的精加工,力求在生活的矿石中,提炼出珍贵的人生之"金"。
要让学生在高一高二的时候从记叙文开始逐一练习各种文体,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方法。在训练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整体目标,让学生在作文能力方面有一个循序渐进的提高过程。每次作文都应该有重点的训练一二项写作能力,让学生通过一次作文训练在能力方面有所提高,使他们每次都能找到自己作文的闪光点,找到写作的新动力,变被动写作为主动写作。
练习过程中还要注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文能力的差异,实质上就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差异。思维能力的强化并非是学生个体之间的聪明与笨拙,相反,脑子灵活的学生不一定能写出好文章来。好的文章必然出自勤于思考,奋发向上,对生活感悟力强的学生之手。因此,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去体会和感悟生活,分清是非曲直。
最好是明白修改的一般要领,自己动手,勤练修改,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实在拿不定主意,不知道怎么修改,再征求老师的意见,或试改后再听听老师的意见。修改文章有一个大前提,就是所写文章确实可以改,也就是说一篇文章在内容、结构、语言没有大的问题,这才可以修改,如果立意离题,内容空洞,思路混乱,语言太差,就不适合修改,因为修改也不能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如果你的文章在考试中经常是三类文或四类文的较低档次那你先在抄写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