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黄昏,满天流动着黄亮亮的彩云,挨着绿油油的桂花树,一簇簇余辉从叶尖溢出:人行道上低矮的花丛,飞舞着爱热闹的彩蝶,飘动着它的身子,在余辉中乱舞,我一个人站在窗口,望着夕阳,好像能拥有全世界。
"一簇簇余辉从叶尖溢出",用"一簇簇"来形容余辉,甚是有新意。说"余辉"从叶尖溢出,赋予阳光动态感。
一位年过古稀的老人嘴里轻唱出:"劝君王饮酒听虞歌,解君忧闷舞婆娑。嬴秦无道把江山破,英雄四路起干戈。自古常言不欺我,成败兴亡一刹那……"在一大片霞光中渐行渐远。啊,那位老先生真像我小时候的语文老师呀。
我的语文老师是一位五十出头带有浓厚乡音的爷爷:矮矮的个子,瘦瘦的,脸色发黄。不过特别引人注意的是他那一双粗糙的大手,手指关节处很粗,简直就是一个个大疙瘩,手掌满是老茧,厚厚的。他的腿脚很是不好,说是当初吃"大锅饭"时落下的的病。他总喜欢拿着一根光溜溜的手杖,蹒跚的黄昏下散步。
对老师的描写突出其外貌特点与行为习惯,与前文的"黄昏"照应。
作文课是在下午第一节课,他通常是是将作文题目写在黑板上,交代一声"不要说话"(意思是让我们自己先思考)然后就躲到一旁"咿咿呀呀"的唱着手中的京剧本。
他唱起京剧的声音很有特点,就像是刀郎唱海豚音一样,沧桑中不乏一点韵味。不过说实话,能唱成这样已属不易了,怎么说呢?因为要用他那浓厚的嗓子唱那细细的腔调很难,有时他需要用声带去挤出那某个音,所以是把自己弄的满脸通红,喘不过气来。他喜欢在他满意的句子上停留,露出一个满意的微笑,有时还甚至情不自禁的找我们来炫耀他的"宝贝"。
声音的描摹是不容易写的,但作者却写出了老师声音的特点。
等到他过足了一把子瘾,他才回过头来,将刚才布置的作文仔细剖析,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写,怎么写才新颖独到不至于记流水账。以至于他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不是他的教学而是他那浓厚的乡音。
满天的流云拉不回我的回忆,曾经那浓厚的乡音已经离我越来越远,它已随着季节的蜕变而时过境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