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那年文城经典语句,余华还是一个牙科医生,也是在那一年,他开始尝试写作,成为后来创作出一系列经典作品的作家余华。
余华是我最喜爱的中国当代作家,没有之一,他的所有作品,我全部都读过,《活着》、《兄弟》、《许三观卖血记》这三部,我读过好几遍。这三本书,赚取了我太多的眼泪,每次读都跟随主人公经历一场很难用言语形容的人生百态。
《活着》中徐福贵的人生,在当时的我看来,简直不可思议,我在想有这么苦的人吗?有这么可怜的人吗?这大概就只有小说里,才会有这个悲惨的遭遇吧?随着年纪的增长和人生阅历的增进,体会到生活的酸甜苦辣和五味杂陈,看到这大千世界中的各种苦痛之后,我相信,是会有这样的人生,并且苦难程度不次于福贵。余华曾说过:"苦重要的不是对苦的经历,而是对苦的感受",余华用他的笔,将这些苦难写成故事,加深了人们对苦的理解,在悲痛的同时,促进了对人生对生活的感悟,然后更努力的活。
读《许三观卖血记》的时候,有笑有泪,余华那时的文字,是有魔力的,前一段甚至是前一句你还在笑,后一段亦或是后一句,眼泪就含在眼圈里了。许三观也很苦,每次许三观买完血,去饭店吃一顿猪肝,那场景让人又高兴又难过,有一个情景,我想我会印象深刻一辈子,他们一家人饿着肚子躺在床上,许三观以口说的形式,给大家做菜,他说的有滋有味,就像真的在烹饪美食一样,大家也咽着口水在听,这一幕真的好让人心酸,又感觉他们一家人充满乐观。吃大白兔奶糖那个情景,也让人对那个时代,有一些别样的触动。
而《兄弟》更是让我从头到尾泪目,宋凡平这个名字,读完书之后很久很久,我只要一想到,就心痛,宋凡平的遭遇,太可怜太凄惨了,余华对暴力血腥苦难的描写,一点也不会顾虑到读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兄弟》中还充满了荒诞、抗争、动荡和幻想,李光头和宋钢,这两个在余华笔下,被描述的熠熠生辉的人物形象,行为和语言生动鲜活,跃然纸上,读完《兄弟》,我一度觉得,论写作才华,当代作家中,没有人能超过余华。
余华最近的一本书——《文城》,时隔八年,首部长篇小说,我也读了,对于这本书,各种评价已经听了不少,貌似负面高于正面,但实话说,我很喜欢。书字数不少,但特别好读,因为这就是一个故事,再也没有比读故事更容易的事了,不是吗?你想在其中看到任何复杂的、深度的、内涵的、隐匿的,统统没有,这真的就是一个故事。
《文城》承载着余华一贯的风格,人们在苦难中活着,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魔幻戏谑、酣畅淋漓,故事很流畅,以至于人物发展的有点过快,有的地方读完也会出现一排黑线:啊这样也行…但很快就会进入下一个情节里,因为故事确实还挺有意思的。我个人觉得,除了土匪,书里全是好人,这些人都挺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是有血肉横飞的暴力名场面,精彩。有人觉得林祥福结局太仓促,小美阿强结局也经不起推敲,其实也很正常啊,因为整个故事其实就是虚无缥缈的,就像文城一样,一个根本不存在的地方啊。
1960年4月3日,61年前的今天,余华出生。所以今天想聊聊他。他依旧是我最喜爱的当代作家,没有之一。
做人不能忘记四条,话不要说错,床不要睡错,门槛不要踏错,口袋不要摸错。——余华 《活着》
一个人命再大,要是自己想死,那就怎么也活不了。——余华 《活着》
我的悲伤还来不及出发,就已经到站下车。——余华 《第七天》
没有什么比时间更具有说服力了,因为时间无需通知我们就可以改变一切。——余华 《活着》
死亡不是失去生命,而是走出了时间。——余华 《在细雨中呼喊》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余华 《活着》
内心让他真实地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余华 《活着》
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么福分了。——余华 《活着》
在时代和个人的种种不幸中,我却看到了生活的种种幸福。酸甜苦辣是食物的味道,喜怒哀乐是生活的味道。——余华 《许三观卖血记》
这就是人世间,有一个人走向死亡,可是无限眷恋晚霞映照下的生活文城经典语句;另两个人寻欢作乐,可是不知道落日的余晖有多么的美丽。——余华 《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