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范老师朗读,或听朗读音频。要求学生注意朗读的节奏,从整体上感知大意。
2. 表明吕蒙自己治学的毅力和自信心的语句是哪句?
3. 认真研读课文,试着画一张核艇示意图,然后复述课文内容。
4. 黄河表现了中华民族伟大而又坚强的精神,请问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
7. 这篇短文省略了一部分内容,你知道是什么吗?结合我们已掌握的写作知识,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8. 这部分内容在文中可由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
11. 了解中国古代精湛的雕刻技艺和成就,欣赏艺术品的美妙之美,感受中国艺术文化的魅力。
12. 鲁肃的话表现了他惊讶、敬佩的情感,也从侧面写出了吕蒙学有所获;文末的"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
13. 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开卷有益。
14. 积累文言文,把握文章内容感受课文语言的简洁、严谨、生动。
15.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孙权怎样的心态?
18. 本文虽短,但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刻画了鲜明的人物性格。请概括他们的性格特点。
19.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20.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该书是北宋(朝代)司马光(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 362年间的史事。
22.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23. 孙权劝学的原因是"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劝学的成果是"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以上均填课文原句)
25. 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诗人使用了哪些词语来描绘黄河的形象和气势?
28. 学习本文xxx总-分-总xxx的结构和空间解释顺序。
30. 诗人在这里运用拟人手法把人身上所特有的精神品质及情感特征赋予了黄河,为什么黄河能代表民族的精神?首先我们来看诗人描写黄河的形象和气势的诗句。诗人对黄河形象及气势的描绘从哪里到哪里?
32.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
33. 在第一段中,朗诵词开宗明义的说出了黄河表现出我们民族什么样的精神?
34. 找出鲁肃赞扬吕蒙的语句,并指出这里是什么描写。其作用是什么?
35. 注意文中量词的特点,认识到古代汉语量词与现代汉语量词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