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到来学舍,宋濂四肢都已经冻僵无法活动了,仆人拿热水浸泡,又用被子盖住,过了很久,他才恢复过来。在学舍里,宋濂居住的条件最为艰苦,一天只有两顿饭。而其他学生则衣冠锦绣、光彩照人,宋濂穿着破衣服在其中,一点儿也不羡慕他人,也不觉得自己比不上他们。
2. 浙江师范大学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主的多科性省属重点大学,现有18个学院71个专业。
8. 我小时候就特别喜欢读书,家里贫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借来)就亲手抄写,计算着日子按时送还。天很冷时,砚台里的墨水结成坚硬的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放松抄录的事。抄写完毕跑着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家都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阅读很多书。
11. 宋濂苦学无论是拿下全国外语比赛举办权的金外,还是在一中学好流利英语,或是艾青中学中美班的成功......这些"学在金东"给我的感受是,金东区在教育领域成长之有力,得益于成长氛围的简单纯粹、文化积淀的厚重有力、更是人文精神的无可替代。
12. 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14. 小结:读了这篇小古文,我们能够看出宋濂小的时候就很讲诚信。今天我们再去认识一位讲诚信的人:xxx,看看儿时的她是如何做到诚实守信的?
15. 出示《你读我诵》中的《增广贤文(节选)》,学生齐读。
18. (1)课件出示: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
19. 本班高高二开设普通高中课程,高二增开航空服务的专业课程,高三去浙江海洋大学航空服务专业深造三年,取得大专文凭后,由"中航未来公司"全部安排工作,女生主要从事空乘、男生主要从事安全员等机组工作。
21. 因此,我们博新语文在我们现有教材体系之外,已经汇编出第一本:《文言文通关40篇》这个篇幅较长,难度颇深,适合五六七年级。第一期图书也在微店,家长可以自行购买,目前无音频。
23. 对于"吾身之心",宋濂称之为天下"至宝",因而人"心中自有圣人",不劳外慕,关键在于如何去"识心"、"明心"。而"识心"、"明心"的方法则为不断克除"人伪",做到"存心"。克除"人伪"之法又在于学,学的内容就是记录圣人之心的六经。同时,宋濂也曾谈到格物致知,但未论述其具体的方法、步骤,而更热心于倡导佛教破二边的不二法门,以佛教为"人道之门"。因而宋濂之学兼有朱学、陆学的特点,并受佛学的影响。其学说为元代开始的朱陆合流到明中期王学出现之间思想嬗变的环节之一。
25. 穿着饮食可以因陋就简,而搞学问是不能因陋就简的。——宋濂
27. 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xxx披xxx 穿着
28. 知识上的富有可以享受心灵上的满足。——宋濂
29. 宋濂自幼多病,且家境贫寒,但他聪敏好学,号称"神童"。曾受业于闻人梦吉、吴莱、柳贯、黄溍等人。元末辞朝廷征命,修道著书。明初时受朱元璋礼聘,被尊为"五经"师,为太子朱标讲经。洪武二年(1369年),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时朝廷礼仪多为其制定。洪武十年(1377年)以年老辞官还乡,后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于夔州病逝,年七十二。明武宗时追谥"文宪",故称"宋文宪"。
30. 为了照顾二三四年级的学生,我们此次汇编了第二本。
32. 成功的科学家往往是兴趣广泛的人,他们的独创精神来自他们的博学。()——宋濂
36.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37. 宋濂(1310—1381年)明初散文家。字景谦,号潜溪,又号玄真子。浦江(今浙江金华)人,著作甚多,以散文闻名当世。其文典雅雍容,辞采丰富,从容简洁。所作传记善于塑造人物,《王冕传》、《秦士录》等为人称道。《送东阳马生序》传诵甚广。寓言体散文集《燕书》及《龙门子凝道记》风趣诙谐,启人深思。写景亦多佳作。
38. 一个人的度量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股强大的文明力量。——宋濂
39. 学到很多东西的决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的东西。——宋濂
40. 推送方式:按以上目录(电子文档+音频打包)每周推送一次,一次7篇(相当于每天一篇)
41. 假:借。我小时候就特别喜欢读书。家里贫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借来)就亲手抄写,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
43. 学习不但意味着接受新知识,同时还要修正错误乃至对错误的认识。——宋濂
44. 宋濂作为明代名臣,身上有很多优良的品质,通过学习宋濂思想,对我今后的工作与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也使得我对于金东的人文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简单的概况一下就是爱党爱国、诚实奋斗、廉洁自律、正直无私。再读宋濂故事,使我对金东更加的向往,金东的人文精神很给力,很值得点赞。
45. 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懈怠。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得以看遍许多书籍。到了成年时,愈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担心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游,曾往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前辈道德高,名望大,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覆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
48. 重磅征稿丨"我心中的金东人文精神"文学大赛来啦!
49. 宋濂(1310年一1381年),字景濂,号潜溪,明代史学家。他自幼好学,在元朝隐而不仕,潜心著书。朱元璋称帝后,他就任江南儒学提举,并为太子讲经。1369年,他奉命编修《元史》,充任总裁官。他的著作甚丰,其中著名的作品有《王冕传》、《李疑传》及《秦士录》。
51. 选文的题材丰富多彩,成语典故、历史故事、人物小传、风土人情,乃至寓言、神话、志怪志人,凡所可录,无不录之。初涉门径者在读了这些文言短文之后,不仅能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而且能了解许许多多的文化常识,从而开阔了眼界,增加了文化积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