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阅读前两自然段,说说作者都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在哪体现?
4.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11. 体会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朗诵能力。
13. 了解春天的特点,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14. 请同学起来朗读最后一部分(8—10),并思考:
17. 能力目标:(一)品味作者用诗一般的抒情笔调、优美的语言描绘春天。
18. 能较好的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来表现景物的特征;细致入微的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的特点去描写。
19. 最后我们再一听一段朗诵录音,播放PPT,让学生边看边听(也可以跟读),把春天的气息带入课堂。要求每一个小组认真听,稍后要每一个小组朗诵自己负责的部分。
21. 课文中用各种方式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在这阳光明媚、新芽萌发的春天里,你想到些什么?请根据课前在郊外所观察到的写一段话。
25. 知识目标:(一)反复朗读文章,品味文章中清新优美的语言,和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
29. 东风里, 掠过我脸边, 星呀星的细雨, 是春天的绒毛呢。
30. 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营造出自然、美丽、温馨的春天,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36. 体会本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8. 能力目标:(一)品味作者用诗一般的抒情笔调、优美的语言描绘春天。
39. 请同学起来朗读最后一部分(8—10),并思考:
41. 作者又是怎样形容他们的呢?(这个问题教师要根据学生写在黑板搬上的`点小组回答并,要小组派一个人到黑板上写出。)
42. 知识目标:(一)反复朗读文章,品味文章中清新优美的语言,和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
48. 通过对春的重点理解,弄清仔细观察写法。并进行片断仿写。
50. 朗读教学法。每一个步骤都注意突出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学、在学中悟,学会朗读抒情散文,体会春的优美意境。
53. 指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感情脉络。
54. 出示第二组尝试题,学生深读课文后分组讨论,重点分析春风图。
55. 找出比喻中的本体和喻体,说说他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点
56. 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盼望着";"近")
62. 掌握生字词,通过抓全文关键字,理清作者思路,同时使学生懂得、为写出生动形象感人的文章必须认真观察,投入全身心的感情。
67.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69. 朱自清对春热爱不已,那么他是从什么地方体现出来的?春有什么特点?他是怎样把春写的形象动人的?如果让你们写,你们会怎样写?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朱自清的《春》。
74. 能较好的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来表现景物的特征。
79. 各小组按次序,有感情地朗诵。配乐(班得瑞《春野》)。
80. 阅读第三自然段,找叠音词,分析其好处,理解"钻"的好处。
81. 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83. 谁能说说春天有什么特点?在春天人们通常都会干些什么?人们的心情怎样呢?
84. 课文中用各种方式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在这阳光明媚、新芽萌发的春天里,你想到些什么?请根据课前在郊外所观察到的写一段话。
85. 揣摩词语和重点词句的表现力,加深对春的理解和感受,体会诗的写作特色。
88. 自主探究教学法。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会的研读、精读、品读的学习方法,品味文中传神的语句。
89. 本节课小结:这节课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学生为主体,用范读、配乐、图片展示等创设情境,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感受大自然的魅力。采用分小组的形式,发挥大家分工合作的积极性,通过几个问题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探讨。
91. 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盼望着";"近")
92. 能较好的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来表现景物的特征;细致入微的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的特点去描写。
93. 出示第一组尝试题,学生初读课文后回答问题,理清思路:
94. 师生互动,共同讨论以上问题,让学生读后明确行文线索
95. 教师范读课文,同时要求学生体会本文的思路。
96. 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