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这句诗是指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毕竟比较肤浅,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自实践。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实践还为认识的形成提供了可能,并把这种可能变为现实。这句话体现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强调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刘禹锡这句诗是说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这句诗体现了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这句诗说明了只有思想永远活跃,接受种种不同新思想、新知识,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人类的实践和认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要求我们不断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这句诗蕴涵的哲理是事物变化呈现规律性的表现,自然规律是自然现象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这句诗说明了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观的,能动的。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这句诗是指在虚心学习间接经验,认真读书的同时,一定要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因为间接经验诚然宝贵,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消化、运用、检验和发展。
同样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是强调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这句诗意思是不怕会有浮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因为人已站在最高层的地方。这句话体现的哲学原理有:
①唯物辩证法的因果联系的基本范畴。告诉我们要用因果关系的哲学道理分析问题,提高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②唯物辩证法的现象与本质的基本范畴,告诉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透过现象认清事物的本质。
老子的这句话指的是祸与福相互依存,互相转化。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这句话体现了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荀子的这句话表明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它既不因有了尧这样的杰出人物才存在,也不因出现了桀那样的暴君而消失。这句话体现了规律是客观的,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它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这句诗说明了人们对于那些外表相似的真假难辩的事物,必须透过现象,认识本质,辨别其真伪。
这句诗说明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这句诗说明了一切客观事物都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事物及其运动规律都是客观的。
这首诗说明了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人们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
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要善于抓住时机,促成事物的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