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3. 不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4.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6.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8. 蓬岛还须结伴游,一身难上碧岩头,若将枯寂为修炼,弱水盈盈少便舟。
10. 养性之道,不欲饱食便卧及终日久坐,皆损寿也。
11.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12.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16.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17.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20.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30. 入无穷之门,以游无极之野。吾与日月参光,吾与天地为常。
31. 美之所在,虽污辱,世不能贱;恶之所在,虽高隆,世不能贵。
32. 南北宗源翻卦象,晨昏火候合天枢。须知大隐居廛市,何必深山守静孤。
34.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
40.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41.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42. 养神惜气以持盈,喜坠阳兮怒损阴。两目内明驯虎尾,朦朦双耳听黄庭。
43.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44. 常道无名,唯德以显之;至德无本,顺道而成之。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48. 有道无术,独善其身;有术无道,害人害己;以道御术,兼济天下。
50.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到老死不相往来。
51.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52.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53. 安炉立鼎法乾坤,锻炼精华制魄魂。聚散氤氲成变化,敢将玄妙等闲论。
55. 炁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56. 天地同一炁,彼此感而通。阳自空中来,抱我主人翁。
57. 土处下,不在高,故安而不危;水下流,不争先,故疾而不迟。
60. 常胜之道曰柔,常不胜之道曰强。善游者溺,善骑者堕。
62.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道德经.第二章》
64.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69. 上德无为,不以察求;下德为之,其用不休。知白守黑,神明自来。
70.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73.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78.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79.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82.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85.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86. 天地之炁从鼻入,接着肾中之祖炁,与之混合一运,此人之炁而渐与天地合。
87. 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道德经.第五章》
89. 缘督以为径,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92.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93. 忠臣不事二主,贞妻不侍二夫,世间诸事,法理相通,不可三心二意,否则必真法不得。
94. 但悟万悟,屡假自心证,欲自遣性自停,命自住,丹自结,仙自做,他人不能替得。
95. 净净清清净净清,澄澄湛湛湛澄澄。冥冥杳杳杳冥冥,永永坚坚坚永永。明明朗朗朗明明,灵灵显显显灵灵。
97. 乐之为道,总在能顺。致乐之道,总在能顺时而动。
99.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102. 目察百步,不能了了,而欲以所见为有,所不见为无,则天下之所无者,亦必多矣。
103.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105. 人之生死大关,只一炁也。有炁则生,无炁则死。
106.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第四章》
107.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108. 先使水火二气,上下相交,升降相接,用意勾引,脱出真精真气,混合于中宫,用神火烹炼,使气周流于一身。气满神壮,结成大丹。非特长生益寿,若功行兼修,可达圣位。
110. 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112.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14.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15.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116. 所谓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禄随之,众邪远之,神灵卫之。所作必成,神仙可冀。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
117.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18. 儒家、道家,养气各有不同。养自然之气,可以得生。养浩然之气,则可生、可死。
120.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121. 圣人不贵尺之壁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