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理念非常重要,因为全国卷地区的考生相对来说数量比较庞大。如果说全国卷地区的试卷类型要发生变化的话,那么其实在考试大纲或考试说明当中会有所体现。但是我们在研究2019年考试大纲或考试说明的时候发现,给出的样题和考试方向指导性建议其实并没有非常明显的变化。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即考察结构或形式基本上比较固定,而且到目前为止经过了大概七八年全国卷不断滚动,其实到目前为止考察的题型都非常好。所以题型可能固定下来之后,会有一到两年这样的一个稳固的周期。况且2018年的时候我们发现它的题型会有一些变化,所以在2019年可能题型会相对固定,这是第一点。
这一点也是一直以来对大家语文学习的建议。我们从数据的角度来看一下,为什么说需要关注阅读量。我们拿2017年第一篇文章的论述类文本来举例。它有856个字,但是从2018年就变成了1006个字,这个字数是有提升的。这只是其中试卷的一个模块而已,其他的模块的字数也会有所变化。
那么为什么不断提升高考语文试卷阅读文本的篇幅呢?其实对于高考语文文本篇幅最能够考察同学们能力。如果文本变长,你还能够在非常长的文本当中,筛选到关于试题的相关信息,就说明你的阅读能力比较强,即语文能力比较强,自然就起到了语文考察的效果,也达到了语文考察的目的。
所以我们觉得今年阅读量可能还会有小小的提升,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或者跟2018年基本持平。但是在2018年增加了阅读量之后,再去答题的时候,相当一部分同学在阅读的时候会很吃力,觉得时间上分配不合理。
这个时候有同学就想着读快点,但是你的阅读速度和你做题的正确率是成反比的。也就是说,你读得越快,在之后做题的时候,错误率就会越高。所以阅读的篇幅字数变多之后,其实不仅仅是让你多一分钟去读多出来的一百多个字,文章的结构也会发生变化,再加上文章篇幅变长之后,你要从中去筛选有效信息再做题可能会比较困难。
所以告诉大家,阅读量是你需要关注的。同时在语文备考的时候需要不断去提升自己阅读的速度,但更重要的是你要能做到"稳准狠",在阅读文本时抓到你想要的信息,所以我们之前提示大家,在第一道题,也就是论述文本阅读的时候,很多同学习惯性先去读文章。但从做题的角度来说,这道题本质考察的是你能否筛选整合比对信息,所以从这个考察的角度出发,你应该是先去读题再去看文章,它是一个这样的逻辑。
从2017年整个高考语文的试卷进行了大改革之后,2018年进行了微调,2019年是比较稳固的一年。所以相对来说在题量上已经达到了同学们目前为止做题能力比较高的水平了,所以2019年整个题量没有太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