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语说得好:"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马音"、"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樵人"。认识既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人脑固有的,而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实践出真知,实践是一切科学知识的源泉。
【举例】唐朝画家戴嵩善于画牛,精心绘制的《斗牛图》被视为珍品。后来,这幅画受到一个牧童的批评,因为牛在角斗时,尾巴总是夹在两腿中间,决不会翘起来。而画上的牛尾巴翘得象一根竖起的木棍。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人们面对客观事物,先认识什么后认识什么,不是由人们任意规定的,只能由实践的需要来规定。实践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人们就关注什么问题,它们也就成了人们认识的对象。
【举例】包二奶现象促使新婚姻法相应条款的问世,保护被保护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从古至今,各门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的产生都是人们在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打交道的实践中产生的。
【举例】为了适应丈量土地、兴修水利、测量容积等实践的需要而产生了数学;为了适应兴修水利、建筑、造船、航海等生产需要而产生了力学; 人们在同疾病作斗争的实践中,产生了病因、病理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如背透、放射、放疗原理、针灸技术)
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但客观事物不会自己跑到人脑中去,要把客观事物反映到人脑中去,唯一的途径只有通过实践。实践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人们只有在实践中同客观事物接触并反复作用,变革客观对象,使客观对象的各种特性暴露出来,客观对象的特性作用于人的感观,反映到人脑中,人们才能透过现象深入到事物的内部,认识其本质和规律。要获得什么认识,就必须参加什么实践。
【举例】《伦理学》是在人们处理道德关系的活动中获得的;《人际关系学》实在人与人交往的活动中获得的;《挫折学》是在遇到挫折问题的活动中获得的;
【举例】要全面了解一个人,必须同他交往;养儿才"报父母恩";
【提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不断推进认识和技术的不断发展。
【相关衔接】P44一切知识都是实践的产物。"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一个人的知识包括直接经验(在实践中亲自获得的真实的、可靠的知识)和间接经验(他人、前人总结实践经验写在书本上的科学知识),它们都是实践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