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思想在西方流传至少已有300年的历史。孔子学说被介绍到西方后,孔子就与古代希腊哲人苏格拉底、柏拉图一样享有盛名。他和莎士比亚一样,相信和谐、等级、社会秩序和奉行爱国主义。绝大部分西方人对孔子尊敬有加。
德国柏林得月园的入口处,矗立着两米多高的大理石孔子塑像。塑像花岗石基座上刻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孔子名言。德国人把孔子和康德共同尊为教育学的奠基人。
不但在德国,而且在整个西方,孔子也备受推崇。西方出版的"100个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中,排名第五的是孔子。
(1)孔子思想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孔子是我国什么时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创立的儒家学说在什么时候被确立了至尊地位?
孔子是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当时古代中华文化思想已具雏形;他创立的儒家学说,其至尊地位在汉代被确立。
(2)从世界各国对孔子及孔子思想的尊敬和推崇可以看出中华文化的辉煌,古代中华文化达到全盛时期是什么时候?为什么明清时期中华文化开始走向衰微?
隋唐时期,古代中华文化高度发展,并以博大的胸襟广泛吸收外域文化,进入了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明清时期,随着中国封建统治日渐没落和西方近代文化思想的传入,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开始面临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中华文化开始走向衰微。
2007年6月28日,广东"开平碉楼与村落"作为2007年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唯一项目,在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表决通过,成为中国第35项载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也是中国最"年轻"的世界文化遗产。
(1)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2)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中国古代、近代建筑以其独特的结构体系、优美的艺术造型、丰富的艺术装饰,在世界建筑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并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3)中华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即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即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