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P35页 想一想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生物的反应形式同人的意识是什么关系?
【提示】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等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前提。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这是物体在外部的作用和影响下,发生的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反应。如滴水穿石、风吹草动、铁皮生锈。
B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前提: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
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前提。
【介绍】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接受外界刺激进行的简单应答活动,具有一定趋利避害的选择性。如:向日葵、含羞草、喇叭花。
【介绍】感觉――动物依靠感觉能从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各方面,分别反映外界对象的属性。
如:蚯蚓没有听觉和视觉,但凭着身体的触觉能分辨明暗、干燥与潮湿。
蝙蝠双耳有超声波探测器,能在黑暗中飞翔、捕捉飞虫。
【介绍】心理――动物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发展到哺乳动物,有了发达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大脑,能把各种个别的感觉联系起来,形成统一的反映,这就是动物的心理。动物的心理除感觉外还包括知觉、表象和情绪。这种心理还不是意识,但包含着发展到人类意识的可能性。
【探究】P35页 A谈谈你所熟悉的动物有哪些复杂的心理反应。
【提示】A狗见主人会亲昵,见生人会狂吠、扑咬;鸽子送信;鹦鹉学舌;老马识途;猎狗帮助人类拦截猎物、协助破案;
B意识的产生有一个重要的条件,这就是社会和劳动。意识是劳动的产物,是社会的产物。
反应特性 → 刺激感应 → 感觉 → 心理 → 意识
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分析】a劳动推动了古猿向人类的进化,促进了人脑的发展 b劳动推动了语言的产生
可见,没有劳动就没有从古猿到人的转变,就没有意识的产生。
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更重要的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意识不仅产生时是社会的产物,而且一直是社会的产物。一个人即使生理正常,如果脱离社会,同样不会有意识。
【举例】明代,明成祖为了夺取建文帝的皇位,就把建文帝的儿子朱文圭囚禁起来,不准任何人同他交谈。当时朱文圭2岁,放出来时57岁,但连牛马都不认识,智力低下如同白痴。
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东北的一个叫米德纳波尔的小城,人们常常看到一种神秘的生物出没于附近森林。一到晚上,有两个四肢走路像人的怪物尾随在3只大狼的后面。后来人们打死了大狼,在狼窝里发现这两个"怪物",原来是两个裸体的女孩,大的有七八岁,小的只两岁。这两个女孩被送到孤儿院去抚养,还给她们取了名字,大的叫卡玛雅,小的叫阿玛雅。第二年阿玛雅死了,卡玛雅一直活到16岁。
辽宁省有一个女孩出生后无人照顾,不满周岁时就与母猪相依为命。饿了吃猪奶,吃猪食;困了,与母猪睡在猪圈里。夏天,她与母猪一起打泥,冬天挤在猪群中取暖。9岁时她听不懂一句话,也不会说一句话。她象猪一样爬行走路,完全养成了猪的生活习性。被称之为猪孩,是一个智力低下、心理严重畸形的纯生物人。1984年,这个在猪圈里活了10年的猪孩引起了社会的关注,政府采取了种种措施对其进行社会化训练,帮助她重塑人性。后来她能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认识汉字1200多个,能进行正常的语言交流并学会骑自行车、使用缝纫机,具备了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发育正常,并有了求偶要求。(84年前无意识,因为她脱离了人类社会)
因此,意识是自然界的产物,是社会的产物,即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