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技能:掌握化学键、离子键的概念;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能力培养:通过对离子键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
科学品质:结合教学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一丝不苟的学习精神。
重点、难点 离子键和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设问】1.食盐是由哪几个元素组成的?水是由哪几种元素组成的?
2.氯原子和钠原子为什么能自动结合成氯化钠?氢原子和氧原子为什么能自动结合成水分子?
食盐是由钠和氯两种元素组成,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
【引言】人在地球上生活而不能自动脱离地球,是因为地球对人有吸引力。同样的原子之间能自动结合是因为它们之间存在着强烈的相互作用。
这种强烈的相互作用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化学键,由于有化学键使得一百多种元素构成了世间的万事万物。
【讲解】我们知道氢分子是由氢原子构成的,要想使氢分子分解成氢原子需要加热到温度高达2000℃,它的分解率仍不到1%,这就说明在氢分子里氢原子与氢原子之间存在着强烈的相互作用,
如果要破坏这种作用就需消耗436kJmol的能量。这种强烈的相互作用存在于分子内相邻的两个原子间,也存在于多个原子间。
【板书】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
【引言】根据构成强烈的相互作用的微粒不同,我们把化学键分为离子键、共价键等类型,现在我们先学习离子键。
分析概念的内涵及关键词:"相邻的"、"强烈的"。领悟
【提问】请同学从电子得失角度分析钠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过程。
分析、叙述当钠原子与氯原子相遇时,钠原子失去最外层的一个电子,成为钠离子,带正电,氯原子得到了钠失去的电子,成为带负电的氯离子,阴、阳离子的异性电荷相吸结合到一起,形成氯化钠。
由旧知识引入新知识。从原子结构入手进行分析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及本质,同时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组织讨论】1.在食盐晶体中Na+与Cl-间存在有哪些力?
【评价】对讨论结果给予正确的评价,并重复正确结论。
1.阴、阳离子之间除了有静电引力作用外,还有电子与电子、原子核与原子核之间的相互排斥作用。
2.当两种离子接近到某一定距离时,吸引与排斥达到了平衡。于是阴、阳离子之间就形成了稳定的化学键。所以所谓阴、阳离子电荷相互中和的现象是不会发生的。
加深对静电作用的理解,突破难点。同时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来认识问题。
【小结并板书】1.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叫做离子键。
【讲述】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就是我们初中所学过的离子化合物。大多数的盐、碱、低价金属氧化物都属于离子化合物,所以它们都含有离子键。
【设疑】要想形成离子键、就必须有能提供阴、阳离子的物质,那么哪些物质能提供阴、阳离子呢?
【讲解】不是只有活泼的金属元素和活泼的非金属元素之间的化合才能形成离子键,如铵离子与氯离子也能形成离子键、钠离子与硫酸根离子也能形成离子键。
阴、阳离子接近到某一定距离时,吸引和排斥达到平衡就形成了离子键。
分析回答出活泼金属提供阳离子、活泼非金属提供阴离子。领悟。
加强对离子键概念的理解,突破难点。由个别向一般的科学方法的培养。
【引言】从上可以看出原子成键是和其最外层电子有关,那么如何形象地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呢?为此我们引入一个新的化学用语——电子式。
【板书】 2.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或"×"来表示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式子。
总结电子式的写法。金属阳离子的电子式就是其离子符号,非金属阴离子电子式要做到"二标"即标"[ ]"和"电荷数"独立完成:
初步掌握原子及简单离子的电子式的书写方法,为下一环节做准备。
【引言】用电子式可以直观地表示出原子之间是怎样结合的以及原子结构特点与化学键间的关系。
【设问】用电子式表示物质形成过程与化学方程式在书写上有何不同?
【指导讨论】请同学们归纳小结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的注意事项。
领悟各式的含义及整体的含义,区别用电子式表示物质和用电子式表示物质形成过程的不同,并与化学方程式进行比较分析它们的不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