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然因素(气候、水源、地形、土壤):改造——温室农业、梯田、施肥、浇水。
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地租、政策、劳动力)
★交通条件(特别是保鲜和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扩展。
★培育良种(高产、耐旱、耐寒、耐储存等品种):有利于扩大种植面积。
(1)分布: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俄罗斯等国。
(2)主要品种:小麦、玉米(旱地作物,便于机械化生产)。
(3)形成条件:★自然条件:地势平坦,耕地广阔,地广人稀。
(4)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家庭农场为主
河流下游平原或河口三角洲,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利于耕作
(属劳动密集型农业)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利于精耕细作
(1)主要是牲畜和谷物的混合农业。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主要是渔业与林业的混合农业。
(2)分布:欧洲、北美、澳大利亚("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等。
(3)特点(墨累—达令盆地的"小麦——牧羊带"为例)
★互惠互利:种植业为畜牧业提供饲料,畜牧业为种植业提供肥料
★休耕和轮作、(有利于恢复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种植、牧场。
② 有效合理的农事安排:小麦农忙(播种5—6月、收割11—12月)正式放牧的闲时。
③ 灵活的生产选择:根据市场确定是多种植小麦还是多牧羊。
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大城市经济发达,人口集中,对牛奶及其制品的需求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