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点符号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点号。点号七种: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冒号、。标号九种:引号、括号、书名号、省略号、破折号、间隔号、着重号、连接号、专名号。点号主要是表示语言中种种停顿的,标号主要是标明词语或句子的性质和作用的。高中同学掌握标点符号的难点,大致有这样几个:
1、顿号
(1)这次会议对玉米、小麦、油料、和棉花的收购任务,做了重背后安排,大家都很满意。
(2)昨天的作业太多了,能全都完成的学生,一个班不过十之二、三,至于完成的质量,就更不好说了。
顿号用在并列词语之间表停顿,这是不错的,但(1)却有两处不妥。玉米、小麦是一类,与"油料"之间的停顿应当用逗号;"油料"后边的顿号应删掉,因为已用了连词"和"。(2)中顿号的误用,与不了解数字使用规定有关。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这时两数字间不应用顿号隔开,比如七八天、十五六岁、六七十个小时、五百七八十分等。
2、分号和冒号
分号与句逗配合使用,冒号用以总结上文,这都容易出错或被忽略。
(3)直到十几天后,这才陆续知道她家里还有严厉的婆婆一个叔子,十多岁,能打柴了;她是春天没了丈夫的;他本来也打柴为生,比她小十岁:大家所知道的就是这些。
这个例子可以帮助我们记住三点。一点是分号表示并列分句间的停顿,这里讲了四方面情况:她婆婆、小叔子、她、她丈夫,如不用分号就不可能用这样简省的话来说清楚。一点是分号的停顿,大于逗号而小于句号,也就是说在一个长句中,如果分句间没用过逗号而直接用分号表并列,是不行的。这里在小叔子、十多岁等句后面已经用了逗号,所以再表示并列就要用分号。再一点就是最后一句前,用冒号,表示总结上文,这也是冒号的一个重要作用。不过倘若被总结的若干句之间已经用了句号,再用冒号来总结上文就不行,因为这很容易被认为是对最后一个句号以内的总结。在用冒号领起下文时也要注意,倘被领起的内容超出下面一个句号以外,最好改用句号。
问号一定要用在疑问句后面,但前面的句子究竟是否疑问句,却有时被忽略,比如:
(4)"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厂长严肃地说。
(5)基础知识究竟扎实不扎实?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
(4)中所引部分,看不出"严肃"语气。厂长如果是莫名其妙,是不会"严肃"的,所以前面应是个表示强烈指责语气的句子,宜用叹号。语气强烈的反问句,常常用叹号,这一点应注意。(5)的前一句,不存在疑问,是陈述语气,应把问号改逗号。又如:"我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你明天打听打听什么时候报到"等,虽有疑问词,但并非疑问句,都不能用问号。
问号的使用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连续几个问句接起来,如无特殊需要,通常只在最后用一个问号。例如:
(6)你是坐汽车来呢,还是坐火车来呢,或者索性坐飞机呢?希望给我个准信儿。
4、引号和句逗的配合使用
前面用冒号领起后面引号中的被引内容,这是大家所熟悉的。但还有几种情况,经常被搞不清。
(7)鲁迅先生连忙掉转话头,亲切的问:"你真个姓唐吗?""真个姓唐,"我说。"哦哦,"他看定我,似乎十分高兴,"我也姓过一回唐的。"
这个例子应当记住。特别是所引的话被分成前后两截,当中插进几句说明(如他看定我,似乎十分高兴)时,下一组引号前要用逗号。
再有就是下引号那个地方的句逗,到底点在引号里边还是外边。
(8)恩格斯说过:"言简意赅的句子,一经了解,就能牢牢的记住,变成口号;而这是冗长的论述绝对做不到的。"毛泽东同志也强调过,讲话、写文章"都应当简明扼要"。我国历代作家常以"意则期多,字则唯少"作为写文章的准则,力求"句句无余字,篇中无长语"(姜《白石诗说》)。
(9)他入宫时,看见长公主被崇祯砍得半死,闷倒在地,还曾叹息说道:"上太忍",令扶还本宫调理。(《甲申传信录》)分很能纳人善言……
例(8)很说明部题。恩格斯那段话是独立的,后面的句号要点在引号内。毛泽东和姜白石的话共引了三处,都是作为作者自己的话的一部分,并不独立,所以末了的标点或不需要用(如"唯少"后),或点在引号外边。例(9)情形稍有不同。其实"说道"后面不用冒号也可,但用了冒号,"太忍"后边的逗号还是点在引号之外为好,绝不能在引号里边点句号,因为作者还没把李自成的叹息说完,"上太忍"不能独立。
括号标明文中注释性的话,按照注释对象的不同,括号分两种。一种是注释句子里某些词语的句内括号,一种是注释整个句子的句外括号。上面例(8)的,就是句内括号,其位置紧贴所注释的词语,如所注词语后有标点,要点在括号之后。上面例()则是句外括号,其位置放在句末标点之后。句内括号中的话,当中可加标点,但末尾不用标点,而直接用括号收住;句外括号中的话,如需用标点,则末尾标点点在括号以内,如:
(10)人们阅读应用文时,一般不包括欣赏的因素。(书信、日记有时被当做文学创作的形式,那是例外,不能看作一般应用文。)只要求全文能准确、通是非曲直地把客观事实、作者观点说清楚。
省略号标明行文中的省略,或在列举之后代替"等等"(用"等等"则不再用省略号),或表示引文的省略,或表示说话的断断续续。一般在省略号的前后都不可再用点号,但有时也要具体分析。如:
(11)显然民航局也在焦急:"明天早晨才有班机去太原,那太迟了,太迟了!……对啦,请求空军支援!"
这里如不在"太迟了"后面用个叹号,似很难准确表达出强烈的焦急之情,若不用省略号,则焦急考虑时的诸多意思又似乎没能标明。但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一般应防止滥用省略。
练习:
下面这段文字的标点有误,造成层次不清。选择正确的修改方法(序号指代它前边的标点)
文字对于语言有一定的影响。(1)很多字眼,很多句法,都是在书面上先出现然后进入口语的。(2)一个人受过文字训练,说起话来能够更准确更严密,(3)如果需要的话,(4)鲜明和生动是语言固有的特色,(5)文字在这方面也应该尽量发挥语言的潜力,(6)但是准确和细密却是文字的优点,是写文章的条件不同于说话的条件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