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我国民族民间舞蹈种类十分丰富,各个高职学校在进行舞蹈课程设置的过程中,要实现面面俱到,有一定的难度。在此基础上,立足于学生和学校发展的需求,高职学校要充分结合地区的民族特色,建立具有显著标志的特色校本课程,同时要对传统民族民间舞蹈进行创新,使其符合民众的审美需求,将时代元素与民族民间舞蹈进行有机结合,同时不能将其鲜明的民族特性进行抹杀,要实现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有效传承。
(二)建立新型学前舞蹈教学形式新型学前舞蹈教学方法是促进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发展的有力保障。结合学前舞蹈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探究模式和信息化模式。探究模式是在教学前设立合理的教学目标,保证舞蹈教学任务的完成。信息化教学模式,根据实际的教学条件,采用信息化设备和技术,如用多媒体等播放民族民间舞蹈内容,激发高职学生对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兴趣,引导高职学生进行学习。运用多元化的舞蹈教学模式,对优秀的民族民间舞蹈进行创新,为提高学生舞蹈水平提供有力保障。如将《燕儿飞》《马兰谣》《长辫子》等舞蹈融合到一起,让高职学生感受到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的舞蹈元素,从而提高学前舞蹈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在学前舞蹈教学设计中,教学人员需要考虑将多元化表演元素融入实际的学前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培养高职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兴趣。
(三)基于学生的情况采用相应的策略教师在开展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之前,需要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一定的了解,从而采用更为适宜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任务。这是因为基本上所有学生的民族民间舞基础都是不同的,甚至部分学生是零基础。如果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那么学生在学习民族民间舞的过程中很可能出现跟不上教学进度或者身体出现损伤的现象。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民族民间舞基础开展分层教学,让能力较弱的学生从理论部分开始学起,并且在学习理论时需要进行一定的压腿开胯等基本功的练习,让学生能够为后续的学习任务做好一定的准备。同时,教师可以让民族民间舞基础能力强的学生直接进入实战演练,让他们跟着教师的教学进度开展相应的学习任务,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个人能力的进一步成长。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任务前需要对学生的民族民间舞基础情况有一定的了解,让他们都能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对民族民间舞进行学习,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四)建设专业的民族民间舞蹈师资团队除了学生自己的领悟力对提升民族舞蹈教学效果有影响之外,教师的教导也直接关系着学生是否能呈现出优秀的民族民间舞蹈作品。学生学习舞蹈离不开教师的示范和指导,这就需要教师具备专业的舞蹈素养和技能。首先,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民族民间舞蹈类型丰富,创作背景多种多样,教师在教学前需要对所教舞蹈的相关知识进行收集与整理,要对其他类型舞蹈的知识信手拈来,以便解答学生的问题。教师可以利用闲暇时间去实地了解民族民间舞蹈诞生的背景,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库[4]。其次,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舞蹈表现力,做好高质量的舞蹈示范。舞蹈学习往往都是教师先示范,学生后模仿,这就意味着教师的示范水平直接关系着学生的舞蹈学习质量。比如,针对东北秧歌这种民间舞蹈,有的教师在教学时的示范就是背着手在学生面前"巡逻,"一旦发现有动作不规范的地方就会立即进行纠正,这种教学方式虽然可以使学生的动作更加标准,但是缺乏感性引导。正确的指导应该是教师带领学生热情表演,让学生能够真切感受到舞蹈本身所具有的强烈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情感会被教师调动起来,舞蹈教学效果会有所提升。
(五)结合现代元素,创新民族民间舞蹈的表现形式随着西方现代舞的兴起,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面临着一定的困难,现代舞的编排具有炫酷、节奏轻快的特点,对于高职学校的学生而言,现代舞比民族民间的舞蹈具有更强的吸引力,有些学生甚至认为民族民间舞蹈是过时的、俗气的。教师和教研组要注意创新民族民间舞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民族民间舞蹈属于传统舞蹈,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族民间舞蹈也需要注入新的活力和元素,丰富其表现形式,使得其在传承的过程中能够得以创新、发展。例如,传统的秧歌舞蹈主要以舞蹈者手持手帕、扇子、彩绸等舞蹈工具进行表演,配合腰身的扭动,具有浓烈的生活气息。融入现代编舞的元素,将秧歌的舞蹈节奏加快,配合动听的音乐,会呈现出欢快、明朗的氛围。在秧歌优秀舞蹈作品《抢板凳》中,编舞者将秧歌变为故事性的表演,通过舞蹈肢体语言传达出故事的内容,具有强烈的趣味性。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创新舞蹈的形式非常重要,教师应该深入研究民族民间舞蹈的编舞,尝试结合现代编舞元素,创新民族民间舞蹈的内涵。
(六)在教学中充分融入民族文化元素教学情境的创设影响着教学的成效,所以,在民族民间舞蹈专业的教学当中,环境塑造非常重要。情境的创设能够增强学生对于舞蹈的理解,其在训练时的表现也会更有张力。学生学习民族民间舞蹈如果缺乏民族文化背景的输入,就只能机械化地模仿其动作。民族民间舞蹈蕴含着地域文化和民族的特色文化,在展开舞蹈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应该利用网络资源,例如文字、音频、视频等多种信息,使学生了解民族的背景文化以及精神气节。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在其他舞种的教学中融入一定的民族特色文化。学校可以邀请当地的民族民间舞蹈表演者、专家进校开展民族民间舞蹈交流活动,让学生充分体会民族民间舞蹈的魅力,掌握其舞蹈精髓,与民间舞蹈组织进行必要的互动。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外出参与民间组织的大型活动,体会民间活动的氛围,了解当地民族的民风民俗,拓展自身的见闻。不论是引入民族文化团体进行舞蹈教学交流,还是鼓励学生参与民间组织的活动,都在于为学生打造良好的民族民间舞蹈学习的环境,将民族文化的元素融入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5]。
(七)树立正确教育理念高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优化第一步就是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部分教师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授课,教师教动作,学生模仿教师,学习动作,一遍遍地学习模仿让很多学生失去了兴趣。因此,高职院校教师要认识到当前教育的发展趋势,明确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帮助学生提升舞蹈素质。教师还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要,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授课,立足于实践,抓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特点,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慢慢领悟和体会到舞蹈学习的快乐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