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新的网络设计规划思路,设计出的网络架构,具有以下特性:(1)可靠性稳定,网络链路与网络设备均为双备份方式,通过BFD检测机制,当主设备或主线路故障时,备份系统可以实现毫秒级切换。这种短时间的切换对当前气象数据传输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不计。(2)本方案采用了动态与静态路由协议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对网络结构采取了Area划分,这样可以使区域内网络结构改变对全局网络结构影响变得最低,边界路由器ABR相互交换路由信息,不仅能够自动获知新增加的网络,还可以在当前网络连接失败时找出备用路径,相比于传统的Stat-icrouting协议,网络人员更便于维护与管理。(3)系统资源利用合理化,本系统中所有设备的端口、光模块、CPU等资源都能最大化利用,极大提升系统转发数据包能力[9]。并且该方案设计出的系统已在部分市、县气象部门实施完成并稳定运行。下一步将在气象数据、气象部门对外业务扩展进一步开展研究。
[1]乔晓飞.基于信息化技术的企业局域网系统设计与实现[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20,39(11):182-186.
[2]田硕,翟胜.通信协议对网络控制系统稳定性的影响[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21,40(2):66-68,93.
[3]李本霞,夏辉,张三顺.一种基于信任的组播路由协议[J].信息网络安全,2019(1):59-67.
[4]丁钰,魏浩,潘志松,刘鑫.网络表示学习算法综述[J].计算机科学,2020,47(9):52-59.
[5]鲍磊磊,唐红昇,姜淑杨,吴嘉伟,李玉涛.基于IRF2和LACPMAD的气象网络设计研究[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9,36(1):137-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