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确人力资源信息化的管理目标中小企业权责分离,这让人力资源管理成为企业经营发展绕不开的项目。企业内部部门与员工工作职责的分配需要经由管理层授权,所以企业必须在明确的管理目标指导下开展人力资源信息化改革。而信息化改革的本质是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从而帮助企业跟上现代化脚步。所以,中小企业的管理人员必须改变传统管理思维模式下对信息化管理的看法,并逐级向下培养信息化意识,将现代管理理念植入企业文化当中,还需要有专业人员从旁指导,在不脱离管理目标的前提下尽可能拓宽改革角度。企业管理人员要积极参与,确保每个关键建设环节都能有管理人员的参与,实现真正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
2.完善制度建设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作用的前提是制定配套的管理制度,并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完善制度建设,落实责任制,确保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对应的部门或岗位,以此让每个员工都能够精准把握自身的职责与权限。另外,企业需要针对管理部门制定操作规范,避免因相关人员的误操作而影响企业对人力资源成本的控制。
3.增加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成本开发信息化系统需要的资金量是十分庞大的,与之相对的是中小企业有限的经济能力。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小企业就必须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不断建设自身经济基础,进一步完善成本控制工作,确保有更多的财、物、人能够被用于建设信息化系统。此外,企业可能会在发展过程中遭受风险冲击,导致经济收益降低,资金严重短缺。为确保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系统的正常运转,企业可以从考虑以下几种筹措资金的办法:企业可以通过外部筹资渠道来缓解经济压力,如银行贷款或商业信用筹资等。这种筹资方式虽然有较大的弹性,且回款速度一般较快,但风险较高,且增加外部借款数额有可能会进一步增加企业运行风险。此外,企业还可以从企业内部来缓解资金紧张问题。当中小企业的经济压力加剧时,可以在做好内部渠道保密工作的前提下发行债券股票。这种筹资方法可能避免因外部借款带来的经营风险,但可能会分散企业的控制权。为了避免极端情况的出现,企业可以在日常经营中做如下准备:首先,企业需要在统计年净利润时,抽取一定比例的资金放入备用资金库,财政部门与在做好成本控制的基础上,合理安置库内资金的分配,为企业开展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改革奠定一定的经济基础。其次,企业要加强与地方政府的联系,定期与政府进行经济方面的沟通。政府的财政支持与政策倾斜能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企业资金来源与流动的稳定性,从而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企业的经济压力,还能够为信息化建设提供稳定的环境氛围,实现可持续发展。再次,中小企业应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与协作,建立互帮互助的资金流动渠道。当某个企业的经济压力达到峰值时,其他企业需要伸出援手,但出于同行业间恶性竞争的考量。这种帮助往往是浅层的、简单的扶持,企业本身不能过分依赖这一筹资渠道,还需要通过发放股票与债券来收集民间闲散资金。最后,如果企业此时还存在资金不足的情况,可以适当向银行借贷,以此来暂时缓解资金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