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转变人才培养思想。融媒转型是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发展的挑战,也是其实现创新性发展的机遇,不管是工作人员还是管理人员,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对传统媒体发展具有一定意义。在融媒转型期,在全媒体人才培养上,应积极转变人才培养思想,改变惯有的思维模式,加快推动管理、制度、模式以及技术上的创新,紧跟时代趋势,让人才培养完成转型升级。目前,一些电视台虽然具备互联网意识,但是没有从根本上提高重视程度,受到内在观念、思路的影响,在媒体人才的使用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融媒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提高对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聚焦人才队伍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举措,建设互联网思维,利用用户需求对人才培养进行驱动。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下,媒体生态、社会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全媒体人才亟须转变思想,建设一套全新体系标准,以问题导向、理论实践结合、方法协同等为基础,建立融合性知识体系,从而培养出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全媒体人才。
2.招募优秀全媒体人才。在融媒转型期,全媒体人才的培养应该关注关键人才的招募和挽留,要面向全社会吸收优秀的全媒体人才。对于广播电视这种传统媒体而言,在全媒体人才招募的过程中,可以与相关高校展开合作,建立一对一人才培养和输送模式。学习新闻传播专业的人员,就业前景相对具有局限性,目前,高校培养的新闻传播专业人员与媒体所需的人才之间存在脱节现象。如果广播电视台等媒体机构能够和高校进行合作,定向培养全媒体人才,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在学校期间有明确的学习和发展方向,也能实现创新并明确学校的教育目标和模式,广播电视台也能以最低的招募成本网罗优秀的全媒体人才。同时,广播电视台等媒体可以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进行合作,成立融媒学院,建立全媒体人才培养机制,为传统媒体转型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广播电视台可以面向全社会进行公开招聘,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引进有能力、适合融媒发展的新型人才,比如商务、新媒体运营、短视频导演、平面设计、全案策划等人才,构建胜任素质模型和人才培养路径,有效缓解当前全媒体人才短缺的现状。另外,在优秀人才挽留方面,传统广播电视台需要提高人才待遇,优化人事管理制度,不断激励优秀全媒体人才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实现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
3.对全体员工进行融媒体培训。不管是新引进的全媒体员工还是广播电视台的老员工,都需要在融媒转型期进行融媒体培训,融媒体培训可根据不同岗位、不同需求进行分批、分层培训,也可以分为基础培训和特殊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全媒体思想,加强融媒体理论和技能的学习。全媒体业务人才,主要是指策划、记者、编辑、播出、主持人、运营等业务岗位的人才,媒体转型的需求要求其具备敏锐的传媒嗅觉和相应的能力,能够按照现代融媒发展要求,不断更新业务流程,利用各种现代化手段在全媒体平台全媒体产品,对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产生积极作用。在对全媒体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要注重结合其能力、素养等。针对统筹决策类人才进行培养时,应该关注互联网思维、信息搜集和研究、资源整合和配置、要素归纳和调度等方面的培训;针对创意创造类人才进行培养时,应该关注全媒体内容和服务研发方面的培训;针对生产制作类人才进行培养时,应该结合全媒体发展要求加强技能培训。比如培养摄像人才,可以在其熟练掌握传统DV、单反、演播室摄像机、摇臂和轨道器的运用基础上,引导其学会使用手机、无人机、斯坦尼康、电影机进行拍摄,熟练运用导演思维,使用电影、微视频等拍摄手法,以适应融媒转型需求。同时,可考取航拍证,具备多项技能,能够完成新形态内容的生产和制作,构建三维空间视听、全感和互动多信道连通,实现虚拟现实的全息成像;针对运营维护类人才进行培养时,主要进行项目策划和统筹、项目运营和管理等工作内容的培训,在对其培养的过程中,应该构建用户思维和平台思维,以大数据为基础,打造有价值的IP,实现成本控制和效益优化,坚持技术引领、内容为王的理念,对全体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融媒体培训,结合各类人才需求能力模型,明确合适培养路径,从而实现融媒体的深入发展。
4.适应网络传播,打造网络红人。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逐渐成为流量高地,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也开始关注网络领域。在融媒转型发展期间,针对全媒体人才的培养可以从网络入手,适应网络传播,打造网络红人,要善于从传统媒体人才队伍中,从社会草根中挖掘名记者、名主播、名编辑、名导演、名摄像,并对其结合专业能力、素养和工作能力进行深度培养。同时,运用MCN运作模式孵化打造网络红人,大胆尝试和市场接轨,打破传统媒体的固有思维和原有体系,入局MCN在"破"与"立"中探索。重新规划业务范畴,从技术和内容两个方面促进媒体融合发展,统一目标,分权管理,优先支持MCN融媒发展,对传统媒体内优质资源进行协调,发挥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的视频特色和优势,适应社会,推动融媒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