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态圈的布局上,显然雷军的小米公司已经与BAT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在这里我们不得不佩服雷军的眼光、视野和格局。
自移动互联网普及以来,BAT全都将战略定位在了“连接一切”,并为此疯狂的进行投资。而传统硬件厂商在这方面则是后知后觉,无论是华为、中兴、联想、魅族,甚至是苹果、三星都没有对“生态圈”敏锐的嗅觉。
因此,小米重新开辟的“生态圈”战场,这些传统硬件企业不再是对手。在国内除了BAT之外,360、乐视是唯一两家参与这场战役的企业。
而在《解密小米——互联网思维下的商业奇迹》最后一章,我也写道“小米与BAT不可避免的战争”,在后记写道“四个男人站在了连接一切的起跑线上”,这四个男人就是马化腾、马云、李彦宏、雷军、周鸿祎#四天王一定会有五个人#。由于该书在2014年10月出版所以让乐视的贾跃亭“缺席”了,现在应该补上。
表面上看,生态圈之战是硬件、内容、云服务之战,而本质还是互联网入口之战。雷军利用硬件曲线打击BAT三座大山的梦想,在这场战役中是否占据了主动地位?
我认为,小米公司目前的策略就像是在造一个封闭的“鸵鸟蛋”。蛋黄是小米手机、路由器、电视,蛋白是雷军投资的一系列硬件、内容、服务等公司,而蛋壳则是云服务。既然是“鸵鸟蛋”,这个蛋的大小一定是有限制的。这些零散的硬件、内容、服务,都需要小米公司这个内核提供“养料”,这包括品牌、渠道、用户、入口。
因此,小米的核心业务、核心品牌若无法继续强大,这些硬件、内容、服务就很难存活。事实上也是如此,净水器、空气净化器、手环、平衡车等等,所有周边产品目前全依靠小米在推动。虽然雷军希望这些周边产品可以自给自足,可以发展自己的品牌,但假如他们脱离小米,似乎没有任何竞争优势。
“硬件”作为武器有强烈的排他性,意味着任何硬件公司都成为对手,而不是伙伴。而这就是“硬件”切入互联网的最大弊病,小米生态圈的这个致命弱点却是BAT们的强项。
BAT也在造“鸵鸟蛋”,但是他们是以一款核心软件为蛋黄,给周边投资的公司给养。软件与硬件不同,属于“分布式”和“去中心化”,输出的是真正的能力。BAT以一款核心软件为中心,利用账户体系建立庞大的连接,不局限于任何一款硬件,不排他性合作。
1、腾讯公司依靠QQ、微信的账户体系,可以分布在无数的设备上,为它们提供入口、用户以及支付能力。腾讯投资的企业也有自带入口,自我生存的能力,比如,滴滴、美团、58、京东。
2、阿里巴巴以电商为核心,通过云计算、OS、大数据向投资的公司提供入口、技术服务、金融支付能力,显然也不受硬件的局限,其可延展的能力更为强大。阿里巴巴投资的大量公司都自身具备品牌、营收能力,不依靠阿里巴巴存活。
3、百度也是如此,依靠搜索为核心。通过云计算、人工智能,将自己的技术能力、入口广泛的输出给任何企业。
雷军也意识到这个弱点,他讲“尽可能广泛结盟,和大家协同”,雷军天生的左右逢源性格,让他总是善用合作的方式利用其它企业的优势。
但是小米目前采取的生态圈战术,更像是2010年前的腾讯,以封闭的方式造蛋。而互联网的未来则是开放、共享,去中心化、分布式连接,当BAT纷纷采取全新的开放战略的时候,小米却自我封闭,这种打法胜算几何?
更值得一提的是,小米手机、电视、路由器这三大核心业务也并非稳如泰山,这也决定着小米生态圈的稳固与扩展。小米手机只占14%的市场份额,硬件产品很难实现30%以上的市场份额,因为硬件产品的竞争属于多象限战,涉及品牌、工艺、渠道、价格等复杂的因素,而软件与互联网则可轻松的实现垄断。
我认为这并非是在唱衰小米的生态圈,而是在阐述一个基本事实。如果雷军想要与BAT战斗,就必须做到垄断性的市场占有率,这是互联网的规律。所以这场战役不发动则好,一旦发动这意味着小米与BAT彻底决裂,也将促进BAT与其他硬件、服务、内容企业结盟,这并不是一场秦战六国的好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