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认为“人才”是企业生命之源。电影《天下无贼》有句台词:“二十一世纪什么最珍贵,人才呀!”但国有典故叫“身在曹营心在汉”,说是徐庶“吃着曹操的饭,想着刘备的事”,故有“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之说。徐庶虽大才,却无益曹营,故以“人才”或“人员”论企业生命之源者,似欠周全。
二是认为“创新”是企业生命之源。话说“只有求新求异,事物才有生命力”,但创新靠什么呢?创新肯定靠人才,此就回到了第一个问题上。
三是认为“文化”是企业生命之源。文化是什么?“一个人的习惯叫性格,十个人的习惯叫风气,一百个人的习惯就叫文化”。文化只是人员的一种行为自觉,而缺乏人员行为自觉的企业文化必将“永远在路上”。只要提到人员,又会回到第一个问题上。
四是认为“诚信”是企业生命之源。司马光曰:“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企业诚信很重要,但企业诚信最终靠谁来兑现?企业的诚信最终都要靠人员来兑现,提到人员就会再次回到第一个问题上。
五是认为“质量”是企业生命之源。低劣的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必将导致企业衰亡,但以高成本维持的高质量也会导致企业衰亡,而压缩成本一靠技术、二靠人。而且,提高质量的技术或是压缩成本的技术关键靠什么呢?还是靠人才,此又回到第一个问题上。
以上五种论点虽难解企业生命之源,但都有一条线贯串其中:人。也就是说,企业生命之源肯定与人有关,那是不是说人就是企业生命之源呢?答案是否定的。人就如同一根水管,如果水管不出水,那就毫无意义。那人这根水管“要出什么样的水”,才能浇灌企业生命之树呢?为解此疑,不妨回到第一个问题上,看看徐庶身上到底缺乏什么特质才会无益于曹营。其实,只要能正常思维的人,一眼就能看出徐庶身上所缺的东西——积极性。人员只要有积极性,无论是谈人才,或是谈创新,或是谈文化,或是谈诚信,或是谈质量,都无需多谈。相反,人员若无积极性,谈什么都是“纸上谈兵”“对牛弹琴”。人员积极性的实践表现只有一个字:勤。比如,勤志、勤学、勤思、勤钻、勤精、勤事、勤干、勤俭,等等。人有“勤”字当头,何事不可为呢?反之,人无“勤”字作首,贤人也会变成闲人,既为闲人,可以为何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