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中的《曹刿论战》沾了毛主席曾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予以引用分析的光,得以即使在那样的极“左”年代也能堂而皇之的登上中学语文课本而不惹祸遭殃,这样,我们当老师的就得以一遍又一遍地以它为点缀象征性的向学生们讲述一点儿可怜的文言知识。
《曹刿论战》的确是一篇好教材,好教易学,分析起来得心应手。文章通过战前、战中、战后三阶段中庄公的“鄙”来反衬曹刿的“谋”,正面展现曹刿的深思远虑及指挥才干。
作为陪衬人物的鲁庄公,也真够“鄙”(在鲁,庄公是最大的“肉食者”,当然“鄙”)。你看他,战前盲目应战,战中瞎乱指挥,战后已获全胜却不知胜所从何来,真是“鄙”得可以。但不知怎的,一看他那副虚心求教的憨态,不仅不生恶,反觉出几分可爱。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余曾受命去外校讲公开课,讲的就是它。心想,既为公开课,总得出点彩,有点儿新招。于是,常规讲课完毕,我问学生:庄公就那么一无是处,来点逆向思维如何?沉静片刻,发言纷纷。七嘴八舌之下,庄公竟成了极具领导素质的好头儿了。有趣。自此后的《曹刿论战》课上,这一发问
,就成了我的传统节目了。
是啊,外敌来犯,庄公不假思索即应战,一腔热血可嘉;曹刿请见,不以贫贱拒之而言听计从,破格用人,应属难得;开战后,指挥大权悉数交出,不怕人笑话更没担心大权旁落,这种用人胸襟叫人感动;战后讨教,毕恭毕敬,不敢说虚怀若谷,至少是虚心、真诚。
试想,换一位一脸傲气、霸气,专横独断又自以为是、刚愎自用,自视既为领导就必然高人一等,陶醉于对权力的品味而自我感觉良好,容不得“犯上”,听不得一点儿异样声音,否则即为刺头,是在刁难,是在碍事,是难得管理,不整你个噤若寒蝉不得罢休的角儿,其结果又将如何?群众(下属)畏你、躲你,不屑于理你,成了孤家寡人,其情景又将如何?
同是《左传》中的《子鱼论战》,宋襄公以“不鼓不成列”、“不重伤,不禽二毛”之愚蠢、迂腐、虚伪和固执而拒绝采纳子鱼的正确意见,其结果只落得军败、自身“伤股”,次年即因伤而亡的可悲可叹为后人笑的下场,实应引以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