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人物的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他坚强的意志,不管环境变换到什么地步,他的初衷与希望仍不会有丝毫的改变,而终于克服困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题记
寒假的每个晚上,我都会亮起小房间的台灯,在明亮的灯光下潜心读着《影响世界的100个名人成才故事》。每次看后,我的心情都久久不能平静。
我好像看到了海伦·凯勒,她虽然生活在黑暗中,但是却学会了用手来"读"盲文,在几十年的努力下,她居然考上了世界著名学府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她是一个盲聋人,在老师的指导下,竟然学会了开口说话。她接受了各种磨难的挑战,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成就。
我仿佛看到了伊丽莎白女王在统治当时弱小的英国时的那种顽强的气势;又好像看见了爱迪生为了研制灯丝,废寝忘食,埋头实验的种种场面;贝尔、瓦特、白居易、毛泽东……,我深深地被这些人物吸引了。他们用坚韧、恒心创造了一个个奇迹。
古今中外,所有取得成功的人,都是"恒"字当头。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那么李时珍能翻山越岭,寻学医道,冒死登上峭壁,采集各种草药吗?如果没有不懈的努力,爱迪生会成为"科学发明之父"吗?试想,如果海伦·凯勒她没有一颗持之以恒的心,没有莎莉文老师的"海伦,坚持下去,老师可不喜欢你这个样子"的话语鼓舞,怎能从一个聋哑盲人成为一个世界著名的作家、演讲家?名人成功的背后,是孜孜不倦的工作,是无数次的失败,是对人们误解的耐心忍受,是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压力……,他们的成功正是因为他们拥有非凡的恒心和毅力。
翻开奥林匹克的百年长卷,早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许海峰为中国夺的了首枚奥运金牌时,24岁的王义夫就站在了领奖台上。此后,国家队的成员更换了一批又一批,可王义夫始终坚持在赛场上,他发誓要夺下一枚奥运金牌。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32岁的王义夫如愿已偿,夺得十米汽手枪金牌。44岁时,王义夫圆梦雅典。是坚持,让他受挫折而不辍,终于成功,真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健康人如此,也有许多残疾人也在孜孜不倦地为实现目标而坚持不懈地努力着。杨冬林,安吉杭垓人,由于小时候的一次意外受伤而落下了终身的残疾。在父母的支持下,在自己的坚持下,他毅然走上了一条自食其力,与命运不屈抗争的坎坷之路。他所开的一家"牛娃子"钟表修理店现在在安吉乃至周边地区都有很高的声誉。
就说我自己吧,记得一个暑假,钢琴老师叫我参加在杭举办的钢琴比赛。我有些犹豫,"试试吧,绳锯木断嘛!"在妈妈的鼓励下,我开始了艰难的训练。曲子很多,很难,时间很短,再加上白天要参加各种兴趣班。练琴只能在中午或晚上。当客厅里传出电视节目的声音时,当遇到比较难的曲子时,我真想放弃。可是,我又一想:"坚持就是胜利!失败是成功之母嘛!" 于是,我一天天地挺了下来。手势日益熟练,伴奏逐渐流畅,琴声越来越优美。坐在参赛教室里,倾听指尖流淌着的琴声,我不禁陶醉了!此时,我才深深地体会到了"执着追求并从中得到最大快乐的人,才是成功者"的含义。
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正如古罗马诗人奥维德说的:"忍耐和坚持虽是痛苦的事情,但却能渐渐地为你带来好处。"让我们行动起来吧!让我们永远记住"努力不懈的人,会在人们失败的地方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