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可以写成记叙文,重点刻画卖艺者凄凉的形象和孤独的身影。通过记叙、描写等手法,展示人物的心理活动。
第2题可以写成议论文,着重议论"同情"的含义,展示对不同层次"同情"的理解。同情固然是一种美德,是人心善良的一种体现,但它毕竟是低层次的善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善之为善"的问题;只有鼓励、奖赏才能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奋起、自立、自强,增强自身的信心和力量。
第3题是站在客观角度去评价卖艺者的人生观和技艺水平。不管干哪行,只要在那里精益求精,永无休止地攀登,定会技高一筹、博得世人的青睐。所谓行行出状元,并不在于刻意求之,而在于乐意为之。乐而知其真,乐而识其理,乐而悟其性,悟其性者为上乘。
第4题,路人千千万,各人有各人的境界和思想理念,难免对卖艺者产生偏见:有司空见惯,不屑一顾者;有嗤之以鼻,瞧不起卖艺人者;有顿生恻隐之心而慷慨解囊者;也有不置可否者。惟独小孩子的心里,充满了童真的世界,他们只记得玩时的"掌声"更能使人高兴,所以那个小孩子想到了"也许他需要的是掌声"。金钱对他们是淡薄的:"同情"对他们是肤浅的;纯朴其实才是小孩子的真实心理。而这纯朴真实的心理,恰恰又是卖艺者行"艺"的初衷,也是人性的初衷。由此看来,金钱并不是万能的,人心也并不都是"惟危"的。我们应该站在人类历史的台阶上去认识金钱的作用,站在社会发展的跑道上去关注"同情"的价值。人应该将心比心,切实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做到"见贤思齐";这样方能真正成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第5题,可以记叙,也可以议论;最好能夹叙夹议:将卖艺者同观众产生共鸣的热闹场面描写出来,在此基础上展开适当的议论,点明文章的主题,强调"心心相印"乃生命之树常青的营养和根本。古人云"朋友易得、知己难求",正是主张人与人之间要相互了解、相互理解。只有理解,才能千秋万代心心相印,才能为了共同的目标而风雨同舟、患难与共。
第6题,可写成议论文。先批驳"金钱万能"的观点,引用话题材料做论据,再补充一两个"见义勇为""解囊相助""相濡以沫"之类的证据,证明并非人人事事处处都以金钱为轴心,而应考虑人的道德、情感等方面的因素,从而激发人的潜在能力,鼓舞人积极向上、自我完善、自我创造。这样,就会铺就一条光明灿烂的人生道路,就会震撼一个人的灵魂,就会给他人和自己迎来阳光明媚的明天。因此,我们在重视经济建设的同时,一定要重视精神文明的建设,一定要两个文明一起抓,而绝不能顾此失彼;只有充分调动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我们的事业才能突飞猛进,蒸蒸日上,我们的国家才能繁荣富强、兴旺发达。"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应该是我们修身立业的精神导向。当然,也可以写成记叙文,将话题材料扩展描述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先对卖艺者的精神面貌及其心理描写展示出人物的心理追求,再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形象,最后在议论的基础上,用画龙点晴之笔揭示文章中心,突出"掌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