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观察病情:高热患者应每4小时测量一次体温;体温降至38.5℃(口腔温度)以下时,改为每天测量4次;体温降至正常水平3天后,改为每天测量1~2次。测量体温的同时要观察患者的面色、脉搏、呼吸及出汗体征等。
2、 促进散热,降低体温:发热持续期,应给予物理降温,如头部及大动脉出用冰袋冷敷或用乙醇擦浴等。必要时可给予药物降温,但要防止退热时大量出汗发生虚脱。采取降温措施30分钟后应测体温1次,做好记录和交班。
3、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应鼓励患者多饮水,一天应摄入2500~3000ml的水,以促进代谢产物排除,帮助散热。药物降温后会导致大量出汗,应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4、 补充营养:高热时,迷走神经兴奋性降低,使胃肠蠕动减弱,消化液分泌减少,影响消化和吸收,应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宜少量多餐,并注意食物美味可口。
5、 增进舒适,预防并发症:高热患者由于消耗多、进食少、体质较虚弱,故应卧床休息。由于唾液分泌减少,口腔黏膜干燥,加之机体抵抗力下降,易引起口腔炎和黏膜溃疡,应做好口腔护理,预防口腔内感染。患者退热大量出汗时,应及时擦干汗液,更换衣服及床单,保持皮肤清洁,预防受凉感冒。
6、 加强心理护理:经常询问患者,关心了解患者的感受,耐心解释体温的变化,给予患者心理上的安慰和支持,缓解其焦虑、紧张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