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称为传播途径,传播途径由外界环境中一种或多种因素组成,各种传染病有其各自的传播途径。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如下五种。
1.呼吸道传播病原体存在于空气中的飞沫或气溶胶中,易感者吸人时获得感染,如麻疹、白喉、结核病、禽流感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等.
2.消化道传播病原体污染食物、水源或食具,易感者于进食时获得感染,如伤寒、细菌性痢疾和霍乱等。
3.接触传播易感者与被病原体污染的水或土壤接触时获得感染,如钩端媒旋体病、血吸虫病和钩虫病等。伤口被污染,有可能患破伤风。日常生活的密切接触也有可能获得感染,如麻疼、白喉、流行性感冒等。
4.虫媒传播被病原体感染的吸血节肢动物,如按蚊、人虱、鼠蚤、白蛉、硬蜱和恙螨等,于叮咬时把病原体传给易感者,可分别引起疟疾、流行性斑疹伤寒、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莱姆病和恙虫病等。
5.血液、体液传播病原体存在于携带者或患者的血液或体液中,通过应用血制品、分娩或性交等传播,如疟疾、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和艾滋病等。
有些传染病只有一种传播途径,如伤寒只经消化道传播;有些传染病则有多种传播途径,如疟疾可经虫媒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母婴传播属于垂直传播,其他途径传播统称为水平传播。婴儿出生前已从母亲或父亲获得的感染称为先天性感染,如梅毒、弓形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