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清明后,广场上空挤满了各式各样的风筝,作为中国民间延续着一个风俗,风筝已经飞翔了近二千余年的历史了。风筝在不断的改进和发展中,将神话故事、花鸟瑞兽、吉祥寓意等表现在风筝上,从而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风筝文化。其实,风筝也有其特有的乐趣,——相应,人与物的相应。在你不经意的控制下,风筝仿佛一个有生命的个体,彼此相望,通过长线,彼此相系。
我喜欢看风筝放飞,很少自己动手驾驭一张风筝。记得今年春节刚过,和几个朋友在广场闲游,看到一长者正专心于放风筝,眼睛眨巴眨巴的,仰视眺望着距离地面几仗高的燕子风筝,左手托着线盘,右手牵拉遥控着上空飞物,即使风带针刺,也无法动摇长者对这一运动的放弃。我们几个年轻人仿佛还不如那位长者,缩手缩脚,显得弱不禁风。
这燕子风筝赤黑色,燕尾两角固垂,在空中摇头晃脑的,可能头部稍重,一遇风,就左右摆动,面似童颜,略带微笑,挺可爱,看久了还以为那是个真家伙,有生命。
就这样我们待了好一阵,老人也是个热心人,见我们兴趣盎然,就随手把线盘交于我手中,笑着说:"光看有什么意思,不如自己放一放"。我也就没客气的接过线盘,照着老人的样子,正儿八经的放起了风筝。别说这玩意看起来好玩,但实际操作也有一点难度,总是控制不好力度,线给多了风筝下落,线绷得紧了又怕短了。只要一点风,风筝左右大幅度摆动,我就没辙了。只听老人在一旁这样那样的指导,不过还是比较有意思的。
一根香烟的功夫,我渐渐会驾驭这个黑燕子风筝,而且我和风筝通过那风韵似的长线,彼此相系。我们"眉目传情","心心相印",脑子里忽现一个不正常的感觉,风筝是物非物,是人非人。是物,它总是在你意识的牵动下,与你默契,沟通。是人,它又以那单板的动作不停晃动,没有灵魂,没有生机。
我看又起风了,而且风速不小,急忙放开了胆子,松手,让线盘放出了更多的尼龙线。此时,风筝领会了我的意图似的,也眨巴的眼睛,想更高的上空浮去。为了更有效的控制住这只"黑燕子",我一会儿收线,一会儿放线,一会儿左,一会儿右,并且扯了一张小纸块,中间撕了个小洞,挂在线上,纸片随着风力,嗖地!穿近了风筝的跟前,我们更加的贴近了。
其实,人与人也有一根风筝线,我们相互了解,互相增进,不管对方离你有多远,或在咫尺间,维系双方的感情就如这根细长的尼龙线。突然断线,相隔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