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纯扩散:脂溶性小分子物质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移动,如氧、二氧化碳等。
2、易化扩散:非脂溶性物质转运方式之一
(2)经通道扩散:Na/K/CL/Ca等离子,特异性
3、主动转运:分子等从低浓度一侧移向高浓度一侧(谁主动谁耗能),消耗ATP。
1)、钠泵(钠钾泵、Na-K依赖性ATP)的意义:
(4)钠泵活动造成的膜内外Na浓度势能差是其他物质继发性主动转运的动力。
2)、钠泵激活:胞内Na增加和胞外K增加。每分解一个ATP,移出3个Na,移入2个K。
3)、继发性主动转运:葡萄糖、氨基酸------小肠黏膜上皮的主动吸收。
4、出胞入胞:大分子物质(细菌、病毒、异物、脂类物质等),耗能。
2、动作电位:主要由Na内流形成,Na平衡电位根据Nernst公式计算的数值>实际测得的动作电位超射值。
动作电位产生机制:上升支(动Na---Na内流)、下降支(静K---K外流)、峰电位(失活不开放)、负后电位(K蓄积膜外)、正后电位(生电性钠泵作用结果)
(二)极化、去极化、超级化、复极化和阈电位
-50 鈥斺�斺�斺�� -70鈥斺�斺�斺�� -100
(三)兴奋性和阈值
兴奋性:可兴奋细胞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称~。
阈电位:是细胞去极化达到产生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数值,称~。
阈强度:引起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指标。
阈 值:引起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衡量细胞和组织兴奋性大小的最好指标。
2、兴奋传导特点:双向性、绝缘性、安全性、不衰减性、相对不疲劳性、完整性。(五)骨骼肌的收缩功能
1、骨骼肌的神经-肌肉接头:接头前膜、接头间隙和接头后膜(终板膜---乙酰胆碱受体)组成。
2、骨骼肌的神经传递:首先Ca2+内流,Ach(乙酰胆碱)外流。
3、终板电位特点:具有局部电位的所有特征;不能引起肌肉的收缩;兴奋传递是一对一的。
4、细胞间的传递特点:化学传递、单向传递、时间延搁、易受药物或其他环境因素变化影响。
5、阻断Ach接头传递的:美洲箭毒、伪-银环蛇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