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一:完善医师权益保护,建立健全薪酬、职称奖励制度
一是允许医师超说明书用药,二是允许医师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和远程会诊,实际上赋予了医师更多诊疗自主权。
明确医师在公共场所自愿实施急救免责,并严厉打击涉医违法犯罪行为,切实保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
新增规定:国家建立健全体现医师职业特点和技术劳动价值的人事、薪酬、职称、奖励制度,可以激励医师更好地为社会大众提供高质量服务。
医师法明确了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条件,中专学历不再具备参加执业医师考试的资格,想要从医需要进一步提升学历。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师承方式参加中医医师资格考试。
医师通过培训和考核,可以申请增加执业范围,并给医师多点执业提供了法律依据。
从法律上明确,医师在执业过程中必须遵循临床有关操作指南、医学伦理等规范,确保诊疗中的质量和安全。
这次《执业医师法》修订过程,将原有的"不予注册"的情形进行补充完善并将按照严重程度分为两类,一类"不予注册",一类要"终身禁业",这是首次提出终身禁业制度,并反对"过度医疗"。
亮点三:多维度促发展,重点关注基层、中西医、公共卫生领域
基层医疗服务事关执业医师晋升。例如执业医师晋升为副高级技术职称,需要在县级以下或者对口支援的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累计一年以上。
这次《医师法》对于中医和西医诊疗范围的争议做出了明确回应:中医、中西医结合医师可以在医疗机构中的中医科、中西医结合科或者其他临床科室按照注册的执业类别、执业范围执业。
遇有紧急情况以及国防动员需求时,医师应当服从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的调遣;传染病的防控需要多点监测,作为新发、突发传染病最重要的触发点,医师发现传染病、突发不明原因疾病和异常健康事件时有及时报告的义务。
伪造、变造、买卖、出租、出借医师执业证书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违法所得不足一万元的,按一万元计算;情节严重的,吊销医师执业证书。
医师未按照注册的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执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或者中医药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直至吊销医师执业证书。
存在以下五种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医师将被处以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直至吊销医师执业证书的行政处罚。
(2)拒绝对需要紧急救治的患者急救处置,或者不负责任延误诊治;
(3)发生突发事件时,不服从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调遣;
(4)发现传染病、医疗事故、患者涉嫌伤害事件或者非正常死亡、假药或者劣药可能与药品、医疗器械有关的不良反应或者不良事件等,未按照规定报告;
(5)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或者执业规范,造成医疗事故或者其他严重后果。
医师有以下六种行为,如果出于牟利目的,除了要没收违法所得,还要处以 1-3 万元罚款,情节严重的,还要责令暂停六个月到一年的执业活动,直至吊销医师执业证书。
(2)出具虚假医学证明文件,如诊断、治疗、流行病学等证明文件或者有关出生、死亡等证明文件;
(3)隐匿、伪造、篡改或者擅自销毁病历等医学文书及有关资料;
(4)未按规定使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等;
(5)利用职务之便,索要、非法收受财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或者违反诊疗规范,对患者实施不必要的检查、治疗造成不良后果;
(6)开展禁止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等六种行为的。
新《医师法》对非医师行医行为的罚款最低2万元起步,而且罚款金额根据违法所得倍增,上不封顶。
《医师法》规定,"严重违反医师职业道德、医学伦理规范,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医师,五年直至终身禁止从事医疗卫生服务或者医学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