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责任护士对患者的一般资料、主要诊断、病情、治疗措施、辅助检查、主要的护理问题、临床观察要点、护理措施回答不全面或不准确。
2、危重患者的护理措施落实不到位,基础护理六项监控指标(患者的头发、口腔、皮肤、床单位、管道、卧位、病情观察以及护理措施到位,无护理并发症)不能完全落实;对患者可能发生的护理问题缺乏预见性,对已经发生的护理问题不能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护理观察不及时、护理措施不到位,导致护理并发症的发生。
3、护理核心制度的落实未能结合临床及患者实际,晨间床旁交接班时,接班者未能重点观察患者的各种引流导管情况,不能体现患者的专科护理特点。
4、患者口服药管理欠规范,给药制度落实不到位。长期医嘱中的强心、利尿、扩血管等药列为自备,地高辛、硝酸甘油、速尿、安体舒通和消心痛等数种口服药整瓶交给患者,与患者自己从家里带来的药品混放,存在极大的用药安全隐患。护士加药时不按操作规程,用长砂轮条敲打安瓿。
5、基础护理不到位。患者清洁度差,外伤患者住院后仍血迹斑斑,未予及时、彻底处理。患者有压疮发生但在护理记录单上未记录;患者的口腔护理、翻身等交给患者家属去做,甚至吸痰、更换集尿袋和鼻饲饮食也交给家属去做且对注意事项指导不到位。对躁动患者不使用床档,患者床号与所住的床位不符合。
6、急救物品备用状态和药物正确有序排放有待改进。存在急诊抢救车的间羟胺中混放去甲肾上腺、气管插管等抢救物品上锁等现象。
7、级别护理不相符。一级护理患者应符合重症、大手术后1-2天、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严格卧床者,但临床现状有一级护理标准扩大现象,个别医院心内科全病区40位患者都是一级护理,但现场核查,患者都以冠心病为主,普遍均能生活自理。
1、护理质量监控记录中无质量跟踪记录,记录内容不符合要求;护理质量分析记录有突击、敷衍、应付检查现象。少数医院无质量缺陷分析,质控资料记录简单不具体,存在的主要问题不记录,原因分析无针对性,改进措施不落实。
2、护理质量检查存在质控力度差、质量评价标准及方法不规范、不科学,随意性强。以护理行政查房代替质量检查,对不符合质量标准的护理问题无原因分析、反馈及质量跟踪。部分医院无日常检查记录及护理质量检查结果反馈。
1、体温单:体温单绘制缺乏准确性,绘制不及时;底栏记录项目不全,缺血压、体重、入院当日的大小便等,格式不符合《医疗文书规范与管理》要求,甚至不保存原始测温单。
2、医嘱单:医嘱处理与执行者为一人签字,且字体潦草。临时医嘱签名不及时,格式不符合《医疗文书规范与管理》要求。
3、护理记录:护理记录中首次记录不符合要求,记录内容缺乏对专科疾病症状、体征的记录。
――神经内、外科的护理记录中缺乏对患者肌力、肌张力的描述,对意识障碍患者的神志变化描述不清,昏迷程度判断不准确,亦未对治疗后病情恢复的情况进行观察记录;
――外科手术患者不交待引流管的部位和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
――重病患者及手术后患者的护理记录不能反映每一单位时间内患者病情的动态变化和所需要落实的各项抢救、治疗、辅助检查及护理措施;
――病情和出入水量记录缺乏准确性,固体换算无依据,以估计代替;
――部分记录繁琐缺乏条理性和逻辑性,病情变化记录缺乏连续性;
4、手术护理记录单:手术护理记录单中器械核对记录欠规范,有空项。术前访视内容简单,不符合术前患者访视制度的要求,失去访视的意义。
四、护理人员"三基"、"三严"培训管理有待加强
"三基"培训无计划,缺乏对各级各岗位护理人员技术能力的要求和岗位技术、理论知识的要求;讲课教案无主讲人,"三基"培训虽有教案但无课程安排表;基本技能培训及考核无原始记录;以提问成绩代替理论统考成绩。
护理部层面对全院护理人员在职培训有较完整的计划,但落实力度与其本身的定位出现偏差,虽然制定了基础理论的培训计划,却把它完全交给护士长去完成,而对护士长的执行和落实情况,护理部缺乏严格的指导和监控,使"三基"、"三严"培训工作流于形式。
五、护理基本技术操作欠规范
随机考核护理人员基本技术操作,存在操作前后不认真洗手、操作流程不规范、不熟练、重要操作程序颠倒、无菌观念差、以病人为中心的告知内容不到位、终末处理不彻底、相关知识回答不完善等问题。
六、护理管理体系不健全
个别医院护理管理体系不健全,护理部管理人员配置未完全到位,对护理质量管理无明确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