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教态要自然、适度、得体,包括和蔼的面容,期待的目光,适当的手势等,流露出真挚、亲切的感情,学生受到这种情感的体验,就会进入情感交融的世界,从而启迪智慧,开发潜能。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智力劳动效率。"教师的语言是教与学的纽带,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语言表达清晰、准确、幽默的教师,讲起课来深入浅出,妙趣横生,往往能通过声情并茂的语言表现教材的喜怒哀乐,引导学生体验情景,感知形象,使学生不仅切实感受到所学知识的价值和意义,而且对教师产生钦佩之情,从而使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使学生享受到"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情"的语言美。地理教学涉及大量的地理事象,因此,教师形象生动、幽默风趣的语言,会使学生眼前浮现出各种事物的真实表象,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而且能使所学的知识记忆牢固,久久难以忘怀。
研究表明,善于与学生交流,关注并理解学生的情感与需要,与学生建立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关系的教师,更容易与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教学过程中,深入了解某个学生,对"情感障碍"作细致的疏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特别是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决不能动辄批评,而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拉近师生的距离,感受他们的情感体验,满足他们的安全感和归属感的需要。
中学生处在世界观形成的阶段,对外界的刺激特别敏感,尤其是高焦虑的学生过分关注教师对其成绩和行为的反应,评价对他们的学习情感起调控作用。若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中肯的正面的评价,其内在价值得到外界的承认,自尊心和自信心就会增强,同时也激发他们向更高目标追求的动机。对回答好的学生应充分肯定,对回答不完整的学生则应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评价;对回答错误的学生不要完全否定,应用积极有效的评价方法,捕捉每个学生的亮点,降低他们的焦虑和恐惧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