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阶段,课题导入、设疑、学生自学。教师新课引入,通过板书小步子、低台阶的问题让学生自觉地复习、预习,教师及时准确地掌握反馈信息,使下一阶段的讲解更有针对性。在学生自学前,先启发性地讲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及阐述的物理概念、物理现象,启发性地提出一些富有情趣和思考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到书中找答案,并引导他们讨论。学生自学时,教师通过巡视和观察,了解他们提出的不同问题,予以个别指导,及时发现学生自学时出现的不同情况,引导他们逐步养成正确的阅读方法,即要能够抓住教材的脉络(知识间的联系及基本思路)和要点(重点、难点),能大胆地质疑。善于质疑者必善于学习。学习通过阅读――钻研――思考到阅读――质疑――理解的过程,是完成自学任务的基本过程。经历了这样的过程,他们就能逐步地由"不读书"到"读书",由"不会读书"到"会读书",并能逐步地学会从课本中发现物理教材叙述的特点和研究问题的方法,掌握物理思维的技巧,不断地提高自学的自觉性和独立性,逐步地适应物理学习的要求。新课引入可由教师演示有关实验或讲述与课题有关的轶闻趣事,或联系、生产实际对新知识的需要,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内在的学习兴趣。
第二阶段,教师演示实验、精讲。通过演示实验可以使抽象的物理概念简化,抓住学生学前阶段提疑这个机会,教师通过演示实验、启发、引导等方式,来敲开学生急待求知的心灵,特别是演示实验,尽量让学生动手,激发他们的兴趣,使知识在潜移默化中被他们基本掌握。这环节是关键的一环,讲解时教师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有意识地讲解学生的疑问。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遇到一些不懂的问题,引起了疑惑,产生了疑问。有的虽然在教师巡视时受个别辅导已受到启迪,但大多数学生仍有不少问题须通过教师点拨的精讲而得到解决。
精讲并不是照本宣科或少讲,而是在学生通览教材并经一般性思索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讲解,用精炼而概括的语言把重点或难点讲透。对学生在自学中遇到而难以解决的问题,若不讲透,可能会使自学落空;不管学生是否弄懂,讲得过细,也不给他们以思考的余地,可能又重新回到满堂灌、注入式的老路上去,使自学流于形式。教师精讲,要抓住学生难于接受的内容,抓住学生易于混淆的内容,抓住学生中带共性的内容;要注重物理过程的分析,注重介绍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这样,学生才能集中注意力,才能按照自己思考的路子抽取其需要的知识,用以填补思路中的"空白",连接思路中的"断点"。教师讲得精,学生听得也就认真。若讲得过多,学生的大脑兴奋点就不易集中,不易抓住要点。讲得精,可以破除学生依赖教师讲授,被动地接受知识的习惯,也可以克服他们阅读不思考、自学不提疑的毛病。
第三阶段,学生讨论、练习、小结。讨论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激疑",善于提出适量矛盾,让他们深思,让他们亲自体验一下"跳起来摘桃子"的心情,从而激发求知的兴趣。通过讨论,可以培养学生运用物理语言的表达能力,消除学生的畏惧惑,使那些具有相同见解的学生产生学习的快惑,使那些具有不同见解的学生欲罢不能,使那些仍有困惑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顺着问题的线索去寻求解决的思路。在讨论时要求教师一方面善于启发,特别要及时鼓励那些敢于发言和勇于争论的学生,使讨论不断引向深入;另一方面,还要留心观察,把握动向,针对出现的问题,抓住时机,予以适当的点拨。为了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必要给他们一个讨论自己提出的问题的机会。
解题也是练习,在教学时物理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解题方法的指导,引导他们明确解题思路。指导学生解题练习,教师精选好具有科学性、典型性、思考性的例题和习题;充分发挥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或多题一解的功能,促使学生形成思维的热点,发展动态思维,达到解会一道题、弄懂一类题的目的。对学生的解题要及时而有针对性地讲评,帮助他们明辨是非,逐步培养出寻求变异、不依常规的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课堂练习是必要的,但要巧练,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其兴趣的练习。可采取节目主持人式"知识竞赛",分小组(或男、女学生两大组)当堂进行必答题、抢答题等方式竞赛练习,教师记分于黑板上。由于学生都有自尊心、好胜心,他们生怕自己一方失败,便极力用脑思考,争先恐后抢答,使课堂最后出现一个小高潮阶段,牵动所有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的兴趣,使课堂显得活而不乱,富有生机。有时,也采用分四人小组讨论或由教师主持全班性探讨具有代表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