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路上,路旁,远远的,是深深的绿色山丘;近处的,是枯萎的绿夹杂着死灰的黄;中间,是乌黑的工厂在叫嚣。
人们向往那抹绿色,却又忽视绿色,而又义无反顾、目不转睛地向黑色奔走。
唐代高僧曾找过绿色,"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行人脚步匆匆,总是寻寻觅觅,却是在绕圈,寻找失去的东西。若起始点和终点重合,那么人们看重的或许便是沿途的风景。如此,我们寻求的环境是像以前一样,而同时又看重发展,基于发展的源泉来自于自然,于是我们汲取,却时常忘记必须慎加控制。却就如同将硬币立于桌面上那么困难,更多的时候硬币会翻到,而发展与自然的和谐也会被打破。
人们向往乡村的那些感人的绿色,却一直往城市里挤;人们喜爱缓慢而优雅的生活,却始终不肯放慢自己的步伐;人们抱怨着日渐污染的空气,却仍然攒钱买车或抱着方向盘不肯下去。人们开始流行"返古风",却盲目地开发,目光短浅,忘却了"数沽不入污池"。我们在伤害自然的同时,最终向往的也是自然之美——没人会希望带着防毒面具呼吸,更没人会希望出现"千斤只买一桶水"的现象。
如此,发展似乎是与绿色生活矛盾。如此我亦曾想过若没有发展,始终停滞在是"终点"的起始点——那会怎样?答案是无疑的,我们离不开发展的产物,我们甚至只因停了一天的电而满腹牢骚。
正如此,无尽藏寻的春便不是上一年的春。人们向往的绿色生活也便不是那个"野蛮时代"的绿色——若我们看到樊哙在面前食生猪肉时,定没有项羽的那般赞赏,只有为他担心禽流感了吧。
所以,在踏向一个发展之后的绿色生活的同时,我们不能被自己制造出来的雾霾蒙蔽了双眼,而找到自然与发展的平衡。于是,我们引出了"低碳"的概念——"限车令"、"限购令"的出台便是不再使地球"低叹"。而正如"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只要我们时时关注绿色,不图一时的方便,做一些如"少用一张纸巾,双面用纸,少坐电梯爬楼梯"等小事,我们便在"绿色生活"。
绿色,是美好自然的象征;绿色,是人们向往的悠闲而优雅的生活的.标志。而绿色亟须我们的保护。看见枝头那抹嫩绿了吗?莫让他们在春天枯萎。